重慶酉陽: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07 16:21:29 編輯:李柯佑

近年來,重慶市酉陽縣依託山地資源稟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的雙贏。酉陽自治縣花田鄉在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發展山地農業、山地旅遊業,變綠色産業為效益産業,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

産業生態化,綠色産業推進效益産業

面對花田鄉“交通環境閉塞,農業産業效益低下,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嚴重”的情況,酉陽縣委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當地的生態優勢激活當地的發展活力,促進村民致富增收。環保和農業等部門也在積極想辦法,著手推進實施農藥和化肥革命。

為實現生態土壤迴圈利用,花田鄉不斷強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和修復。一是施用農家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疏鬆土壤;二是進行水稻品種間作,防止水稻瘟疫;三是推廣“稻鴨共作”技術,利用鴨子為水稻治蟲、增肥、活水、除草;四是安裝振式太陽能殺蟲燈,以生物殺蟲方式替代化學殺蟲……通過系列生態舉措,花田稻米實現了零農藥、零化肥、零除草劑“三零”標準。同時,當地圍繞新增農田啟動新一輪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優質高效萬畝水稻基地,“貢米”産業核心區種植戶擴大至700多戶,年産有機水稻在1250噸以上,年産值3000多萬元,成功創建了“酉陽貢米”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生態産業化,綠色生態營造發展生態

近年來,在酉陽縣委縣政府統一規劃下,花田鄉統籌生態與發展,同步推進萬畝標準化茶葉基地、萬畝標準化油茶基地、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讓綠色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提升鄉村振興的成色。

在何家岩村,花田鄉打造出獨特的萬畝360°高山梯田景觀,也因此榮獲“中國民俗攝影創作基地”“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最美梯田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國氣候旅遊目的地”等國家級品牌。

從生態農業到農旅融合,花田鄉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紅利。當地持續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産業發展之中,多措並舉促進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切實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為經濟優勢,讓綠色生態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長級,實現了經濟與生態共贏、發展與富民同步。

生態治理修復,石漠化區域蝶變旅遊景區

在梯田之上的菖蒲蓋大草原是近年來的旅遊“新寵”。連綿起伏的山丘中鑲嵌著綠意盎然的大草坪和湛藍的湖泊,成群結伴的牛羊悠閒地散步覓食,日出日落和璀璨星空交替輪迴,演變出獨特的高山草坪風光。但高寒、生態系統脆弱等多重原因導致菖蒲蓋大草原石漠化程度嚴重,大片區域是裸露的石頭和低矮的灌木叢。為此,縣旅投集團牽頭組建酉陽縣菖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從護山、理水、育林、築田、蓄湖、復草等全方位進行生態保護和修復,最大程度保持菖蒲蓋的原生態植被,同時在山體裸露區域進行植樹造林,並選取78個花色品種在菖蒲湖濕地打造菖蒲園……

曾經的高寒石漠化區域逐漸蝶變生態優美、風光獨特的旅遊度假區。隨著生態旅遊逐漸成熟,生態産業效應逐步顯現,全鄉旅遊專業合作社、農家樂、民宿、旅遊商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旅遊綜合收入實現300萬元,初步構建起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成為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的“排頭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發展,自2018年至今,菖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勞務支出已超過千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實現務工年收入約2.8萬元。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依託獨特的生態資源,酉陽縣委、縣政府在縣域內積極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林旅綜合,找準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路徑,將培育壯大一批以生態為發展基礎的産業集群,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産業,從山水之間開拓出一條致富之路,持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實現了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儲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