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細則》。其中指出,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在試驗區基本建立組織多元、産品豐富、政策有力、市場運作安全高效的綠色金融體系。金融資源綠色化、低碳化配置暢通高效,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加快增長,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完善,其他綠色金融産品、工具及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涌現,綠色産業融資環境逐步改善。
綠色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將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力爭到2025年年末全市綠色貸款餘額達到6000億元以上,較2020年翻一番,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穩步提高全市綠色貸款佔比,兩江新區、萬州區、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等5個核心區域綠色貸款佔比超15%;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到2025年,力爭全市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較2020年翻兩番,達到900億元以上。
綠色金融與綠色産業融合方面,貫徹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參照國際通行綠色金融標準,識別全市主要産業部門綠色低碳轉型的投資機遇,建設一批綠色低碳示範工程,推動形成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建立可滿足能源、建築、交通、製造和農林等主要産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投融資服務體系和配套激勵機制,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生産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
綠色金融數字化基礎設施完善方面,推動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深度融合,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與全市綠色金融發展緊密銜接,支援綠色金融數字化建設,實現高效便捷的統計、監管、創新、諮詢、共用等綠色金融管理和服務。
綠色金融跨區域合作方面,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為契機,緊抓綠色金融發展機遇,立足長江經濟帶,探索開展跨區域、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區域生態資源資本化轉型;開展跨省際綠色金融合作,實現資訊共用、生態共治;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實現中新(加坡)、中歐主要綠色金融標準、産品等一致化的實踐應用。深化綠色“一帶一路”合作,鼓勵金融機構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拓寬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技術裝備和服務合作。
綠色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方面,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加快推進全市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助力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5%、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4%、單位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57%、森林蓄積量達到2.8億立方米,力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確保全市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金融助推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樹立典範。
為實現這些目標,《細則》在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體系、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管理能力、推動碳金融市場發展、建立金融支援綠色發展示範體系、推進金融資本與綠色産業融合發展、擴大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一體化發展、構建綠色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等方面提出了40余項具體措施。(趙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