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
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及重要農産品供給的前提下,走出一條符合重慶實際的産業振興之路?
2月2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産”文章,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培育行動,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為什麼要做好“土特産”文章?應因地制宜發展哪些“土特産”?又該怎麼做好“土特産”文章?帶著這些問題,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了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等。
為什麼要做好“土特産”文章?
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重慶,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盤踞在東部、東南和南部,滾滾長江自西向東從山川間奔涌而過,造就了這座城市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獨特氣質。
群山延綿,連出了佔比高達98%的山地丘陵面積,氣候也因地勢起伏複雜多變,往往翻過一座山就是不同的冷暖陰晴。
這樣的特色,雖給農業生産造成了一些制約,但大山大川同樣也賦予了這片土地豐富、多元的資源稟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立體農業格局。例如,氣候溫暖濕潤的長江沿線區縣,冬季無凍害,適宜柑橘生長,成為國內柑橘種植的優勢區域,是全國三大晚熟柑橘産區之一;植被豐富的武陵山、大巴山區,自然環境極佳,盛産中藥材;遍佈紫砂岩土的涪陵沿江地區,適宜青菜頭生長……
近年來,重慶依山就水,充分立足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糧油、柑橘、生態漁業、茶葉、榨菜、中藥材等十大優勢特色産業,培育出涪陵榨菜、奉節臍橙、巫山脆李等“重慶寶貝”,這些特色産業綜合産值已達到4800億元。
隨著山鄉道路暢通、數字農業蓬勃發展、高標準農田打造,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新農具的研發推廣,重慶特色産業的優勢更是被不斷放大,貢米、高山蔬菜、跑山雞、生態魚等“山貨”成了城裏人的“搶手貨”,2022年全市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到186億元。
借助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越來越多的農産品開始走出國門,如豐都西伯利亞鱘、忠縣臍橙、長壽柚、江津花椒等,受到國際市場認可。
雖然目前我市農業産業已全面開花,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從總體上講,我市農業産業競爭力仍然不強,産業鏈短、規模小、效益低。
如何放大優勢、補齊短板,因地制宜開發好鄉土資源,培育壯大産業,做好“土特産”文章,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成為接下來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
應因地制宜發展哪些“土特産”?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重點打造火鍋食材、重慶小面、柑橘、榨菜、榮昌豬、豐都肉牛、預製菜等産業集群,構建重點農業全産業鏈。
這裡面,除了傳統優勢特色産業柑橘、榨菜、榮昌豬、豐都肉牛外,還明確提出了火鍋食材、重慶小面、預製菜産業等新興産業。
重慶作為美食之都,近年來在旅遊産業帶動下,麻辣鮮香的火鍋、小面兩大特色美食,征服了萬千消費者的胃,成為重慶響亮的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品牌價值。
紅火的餐飲消費,催生了龐大的火鍋食材、調味品原料生産加工需求,進而撬動起一個巨大的農産品加工市場。
嗅到新商機的渝企紛紛行動。
在重慶遍地開花的小麵館,每年創造産值現已超400億元,每1億元就直接拉動銷售辣椒400噸、花椒50噸、菜籽油1800噸、榨菜50噸。
合川區近年來著力打造火鍋食材産業,已集聚火鍋食材生産企業100余家,涌現出了20多個特色火鍋食材品牌,基本形成了從原材料種植養殖到食材加工、集散交易、産品研發、檢驗檢測、消費體驗為一體的火鍋食材全産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火鍋食材生産基地。
面臨預製菜新風口,梁平區去年迅速入局,目前預製菜産業園內産品品類有400余種,食品加工業産值增加50億元以上,每年消耗上千萬噸農産品原材料。
“這些産業都是未來重慶農業産業發展的潛力所在!”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孫淩宇説,重慶火鍋和小面地域特色鮮明,通過多年積澱,已形成龐大的産業集群,並且成為重慶的城市符號,具有極大品牌價值。預製菜産業則因入局早,目前在全國也已形成比較優勢,“未來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行業規範,以及加工技術、冷鏈物流等完善提升,發展空間巨大、前景看好。”
孫淩宇同時表示,在鄉村旅遊、養生養老等消費新業態興起的背景下,依託各地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發展農家小吃、手工藝品、特色民宿等鄉愁産業,也是未來值得思考的方向。
怎麼做好“土特産”文章?
無論是傳統的優勢産業,還是方興未艾的新興産業,要做好“土特産”這篇文章,仍需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進一步提質升級。
“農業要強離不開科技‘芯’,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也對科技貢獻率提升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研發、技術成果的適用性轉化、實用技術的適應性推廣等。”市農業農村委鄉村産業處負責人説。
對於山區農業而言,在土地零碎、機械化水準不高等現實情況下,要提高生産效率和效益,科技尤為重要。
以我市農科院自主培育的“慶油8號”油菜品種為例,因含油量高達51.54%,種植戶每種一畝收益就比種其他品種多300多元。配套飛播技術的推廣使用,極大減輕了農戶勞動強度。去年,“慶油”系列油菜品種在全國推廣面積超過600萬畝,總推廣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産生經濟效益超100億元。
此外,産業要發展壯大,還需加強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建設,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群。
梁平預製菜産業園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園區建成不到一年就新增食品加工企業30余家。“園區建成後,形成了倉儲、冷鏈、物流等完善的産業配套,可為企業減少後顧之憂、降低生産經營成本,所以迅速形成了集聚效應。”梁平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黃君説,目前園區廠房已經飽和,今年將啟動園區二期建設,預計2025年預製菜全産業鏈産值將達到500億元。
“農業提質增效離不開産業鏈的打造和升級。”市農業農村委鄉村産業處負責人説,在現代農業的框架下,農業全産業鏈是生産、銷售、品牌、行銷等各個環節的縱向貫通,以及康養、休閒、健康等産品功能的橫向拓展,其中蘊含著廣闊的産業增值增效空間。
例如,借助花藝加工,北碚靜觀蠟梅延伸出切花禮盒、花茶、蠟梅盆景、蠟梅品種苗、蠟梅文創等特色産品,從單一景觀變成文創産品,身價倍增;瞄準健康需求,涪陵榨菜研發低鹽産品,拓展市場空間,“烏江輕鹽下飯醬”上市兩個多月,銷售額就突破500萬元。
“涉農主體亟需從‘種養+銷售’的傳統發展思路跳脫出來,以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引導、提升農業現代化。”該負責人表示,只有牢牢抓住市場這一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貫通産加銷、融合農文旅,才能不斷壯大農業産業鏈,提高影響力。(栗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