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週年資政成果發佈會在重慶舉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1-05 14:38:30 編輯:李柯佑

1月3日下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週年資政成果發佈會在重慶舉行。來自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重慶市公安局、重慶市委黨校、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文理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北碚區政協、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能化江蘇礦山生態研究院、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重慶大安財稅金融研究院、重慶京渝省情和發展規劃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20余人應邀線上出席會議。

會議由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庫專家聯盟、遠明智庫工作室主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問題研究課題組、重慶京渝省情和發展規劃研究院協辦。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周兵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市政府參事室原專職副主任劉萬振博士作為專家代表總結發言。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庫專家聯盟發起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問題研究課題組負責人莫遠明代表課題組發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週年發展報告》。他説,報告全文4萬字,于2022年12月研製完成。

報告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週年績效進行了第三方評估。報告認為,在成效評估方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年成效顯著。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川渝兩地在中央戰略加持和重慶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認真貫徹落實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總體向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動力源特徵初步顯現。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總量突破7萬億元,增速高於川渝地區和全國平均水準。特別在優化平臺機制、促進務實合作、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顯著。

在問題評估方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自2020年1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取得了明顯的建設成效,但也面臨體制機制問題、産業趨同問題、協同創新問題等發展問題。

在風險評估方面,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存在政府急市場不急、雙城急圈層不急、一區急兩群不急(一幹急多支不急)等風險點,須引起川渝兩地高度重視。

報告認為,要理性看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問題與潛在風險。一是妥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二是突出全局觀和全域觀。三是充分體現辯證法。

報告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未來呈現如下五大方面的走向,建設現代化新重慶,重慶大有作為。

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國家雙迴圈戰略中價值凸顯,重慶應發揮更大的示範引領作用。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應用好用足現行國家政策,將體制優勢、區位優勢和通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增強國內大迴圈的內生動力、可靠性和發展韌性,發揮更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成為中西部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藍本和標桿。

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為國家優化區域經濟佈局提供新的實踐探索,重慶應貢獻更優的發展經驗。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優化佈局的核心層、緊密層、毗鄰層等三大圈層結構。未來五年,將形成第四圈層,鬆散層,以重慶、成都為戰略支點,連結貴陽、昆明、拉薩、西安等戰略支點,打造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升輻射力和影響力。通過四大圈層的實踐探索,真正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重慶作為圈層核心和策源地,需要不斷創新區域治理模式,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更優的重慶發展經驗。

三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有中央層面的領導小組指導,重慶應把握更好的發展主動權。雖然2020年1月3日中財委第六次會議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納入國家戰略,但在全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近兩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未納入區域重大戰略。直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才將其納入區域重大戰略。目前其他區域重大戰略在國家層面均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其中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規格最高,由國務院總理擔任組長,其他小組均由分管副總理擔任組長。建設現代化新重慶,加速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從根本上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把握更好的發展主動權,建議重慶市委與四川省委聯合向中央提出中央層面儘快成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的請示,重慶市也可以重慶代表團名義在全國“兩會”上建議中央層面儘快成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總理擔任組長。若站在西部大開發高度,由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來統籌協調,那規格更高,更有利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質性推進。

四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重慶應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三大經濟增長極比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做優做強做大主城都市區和重慶都市圈將會被列入重慶發展優先序。重慶市要搶佔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産業等世界級産業先發賽道,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壯大經濟總量,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讓其真正成為引領中西部發展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五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融合發展,重慶應推進更快的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重慶“一區”帶“兩群”發展特徵十分顯著。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質上也是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這樣就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契合,同頻共振、融合發展是主旋律。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和優化區域佈局前提下,關鍵在於創造性推進區域協同。重慶市應通過這雙重戰略加持,科學研判區縣發展態勢,找準比較優勢和短板,在差別化發展的同時,增強區縣發展均衡性,打造高水準區域協作樣板,更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進而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提高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報告提出了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新突破的六大政策建議:

一是加強中央統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將其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建議中央成立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分管副總理擔任組長;或者考慮到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更好的有機融合,由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直接領導,這樣就是國務院總理擔任組長,規格更高,統籌力度更大,實施效果更好。

二是加強戰略聯動。重慶市要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兩橫三縱”戰略聯動。特別要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戰略聯動。要依託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貿區、保稅港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多個國家級政策加持,發揮政策組合拳效應。

三是加強規劃導向。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基礎上,要構建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一源”目標和“兩中心兩地”定位相適應的規劃體系。要注意與消費品工業、數字經濟、商貿物流、內陸開放高地等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

四是加強産業引領。重慶要高品質、高規格、高品質建立現代産業體系,在與四川攜手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上實現更大突破,共建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製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共抓消費品工業等特色優勢産業集群,共育高成長性未來産業集群。

五是加強區域協同。

要加大省部級政府統籌協調力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提高川渝兩地統籌協調規格。兩地協商,在之前已明確川渝黨政聯席會、常務副省長(市長)協調會、聯合辦公室、專項工作組四級合作機制的基礎上,不僅將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寫入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而且要將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由重慶市市長和四川省省長親自來抓,增強統籌協調力度。

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要進一步優化省部際聯席會議和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建議“13+2”機制關聯的其他省區,像重慶、廣西一樣,儘快成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領導小組。原則上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提高規格,安排正職兼任成員,提高領導小組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各省(區、市)之間也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可借鑒川渝黨政聯席會機制,關聯省區分別建立點對點的黨政聯席會機制,與面上省際協調機制相輔相成。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重慶要進一步增強主動性、創造性,加強與“13+2”機製成員的溝通、協商,把握髮展主導權,增強新擔當新作為,更好地發揮帶頭帶動作用。

在重慶市域內,要理順各開發區園區建設的複雜關係。如借鑒成都高新區與其他關聯區關係,理順西部(重慶)科學城與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與重慶高新區大學城沙坪壩九龍坡關係。借鑒成都經開區與龍泉驛區關係,理順重慶經開區與南岸區關係。

要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從城市群或經濟圈角度,要深化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東部地區交流協作;從西部大開發角度,要深化西部省區市協作,推動區域協同開放發展。重慶、成都這兩座國家中心城市要發揮示範、帶動和引領作用。對重慶而言,要進一步優化全市開放空間佈局,全面提升主城都市區開放能級,提高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開放水準,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對成都而言,要強化極核引領和主幹帶動,在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基礎上,“干支聯動”引領區域協同發展。要推動成渝雙核引領相向發展,強化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動,必須注重創新元素,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協作和創新,不斷建立完善協同開放體制機制,推動共建對外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

六是加強治理創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幹部敢為是關鍵。要提升川渝兩地各級領導幹部政治站位、統籌協調、區域協作、政策協同、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等六大治理創新能力。(李柯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