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寫在重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際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2-01 11:20:39 編輯:珍珍

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將於2月2日召開。這是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謀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重慶力量的重要會議。

剛剛過去的2022年,高溫、疫情、山火、乾旱交織,對重慶“三農”工作來説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不平凡中奮楫前行,我市端穩了糧食飯碗,提升了糧食産能,有力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為接下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夯實了基礎。

數據為證,2022年重慶農業實現增加值2012.05億元,同比增長4.0%;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313元,比上年增加1213元,增長6.7%。

2023年是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重要一年,接下來“三農”工作應該怎麼幹,黨的二十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發展大局方向與目標明確。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重慶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新奮鬥的底氣——

糧食飯碗端得更牢

把時間撥回到4個多月前,梁平區蟠龍鎮扈槽村,望著一茬茬水稻被捲入收割機,種植大戶高保燕很自豪:“500多畝地能産米約200噸,實現産值200多萬元。”

一口糧倉,飽暖萬千種植戶。2022年,受極端高溫天氣影響,重慶糧食總産量為1072.8萬噸,比上年減少20萬噸,雖略有減産,但總體來講依然保持穩定。從大食物觀角度看,全市農業生産能力不斷增強,果蔬産量實現雙升,畜牧生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農業穩則天下安。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重生産、抓生産,是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應有之義。2022年是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首考”之年,重慶出文件、建機制、組專班,堅決扛起糧食安全重要政治責任。梁平區制定出臺了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八條硬舉措,將考核權重由2020年的5%提高到15%,進一步壓實壓細糧食生産責任;永川區將保面積作為防止耕地“非糧化”的首要任務,全力穩定糧食生産。

強農惠農政策持續注入,讓農民種地得利。

“這是一個種糧人大有可為的時代!一次性補貼、農機補貼、貸款貼息、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讓我們幹勁十足。”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花田貢米”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冉志細數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連連點讚。去年他種了150畝水稻,每畝收入2000—3000元。

“農民願不願意種糧,關鍵是看能不能賺到錢。一畝能産多少糧,一斤水稻能賣多少錢,化肥、農藥、種子花多少錢……這都不是小賬,是關係著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大賬。”市財政局農業處相關負責人説,重慶從2009年開始連續14年實施種糧大戶補貼,對種糧50畝以上的大戶進行補貼,每年惠及種糧大戶2400多戶,有力調動了種糧大戶積極性,保障了糧食安全。

保障糧食生産,要提高災害防治能力,補上防災減災這一短板。

去年遭遇極端高溫天氣,重慶用足用好中央財政下達的11.58億元救災資金,用於解決農村飲水,保障秋糧生産。同時,積極組織專家深入一線調研災情,指導農民開展生産自救,減少因災損失。

智慧溫室,光照、通風、溫度智慧調控;衛星定位,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播種、噴藥、灌溉……近年來,糧食生産的科技底色越發亮眼。截至目前,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1%,農業科技創新正日益成為推動重慶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新征程的基礎——

內生發展動力更強

今年春節,南川區石墻鎮石峨村村民張先武歡歡喜喜在家門口貼春聯、挂燈籠,做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祈福兔年順遂、健康平安。

去年春節,張先武剛參加工作的女兒突發重病,讓一家人陷入不安之中。隨後,張先武一家被納入監測對象,解決了低保、公益性崗位,提高了醫保報銷比例,女兒經過放化療和手術,病情穩定下來,一家人的生活逐漸重回正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不僅要鞏固起來,還要有進一步的發展,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為接續奮鬥指明瞭方向。

去年,重慶上線全國首個防返貧監測幫扶系統,可共用監測戶實時變化情況,精準對接、序時推進,及時幫助監測對象發展産業增加收入。同時,開展“鞏固脫貧保”“綜合防貧保”試點,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防止返貧發生。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2022年,我市出臺了《關於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十條措施》,18個脫貧區縣均組建起鞏固提升特色産業專班,特色産業覆蓋90%以上脫貧戶。財政銜接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延續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確保脫貧人口應貸盡貸。此外,還創新推出“富民貸”“渝快振興貸”“江津花椒貸”“巫山脆李貸”等金融産品,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我市已創建榨菜、檸檬等5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8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30個國家級農業産業強鎮,累計培育7個100億級、8個50億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為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路徑的關鍵——

“兩個要害”抓得更緊

“最近銷量大增。”春節前夕,望著逐日飄紅的銷售數據,九龍坡區謝家灣涪陵黑豬肉專賣店銷售負責人李兵信心滿滿。

從生長週期長、瘦肉率僅40%左右、每胎産仔量11頭上下的盆周山地豬,到瘦肉率控制在55%左右、肉質肥瘦相間、産仔量13頭左右的優質豬種,涪陵黑豬經歷了漫長的選育過程。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一年多來,我市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種質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大行動”為抓手,新收集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2400余份、收集保存畜禽遺傳材料6000余份、水産遺傳材料600余份,確定了42家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建成國家重點區域畜禽基因庫和市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初步構建了“基因庫+保種場+保護區”的保護體系,種業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提升糧食産能,靠良種,也靠良田。小雪節氣以來,銅梁區侶俸鎮文曲村,數十台挖掘機在陡峭的坡地上來回作業,整理出一片片平整地,挖出一條條防滲水渠。在場農民紛紛感嘆:“建設高標準農田,小田變大田,地面更加平整了,今後的田更好種了。”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高標準農田更是耕地中的精華,有利於提升耕地品質和糧食産量。”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集中連片、整村整鄉整片、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建設示範,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批萬畝級、十萬畝級高標準農田,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696萬畝,實現畝均增收近200元。

同時,針對地形地貌限制、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和建設投入不足等農田問題,重慶在全國率先啟動了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範工程。去年以來,全市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範工程已涉及36個涉農區縣,改造提升面積達57.8萬畝,已超額完成去年初制定的50萬畝計劃,項目區土地綜合産能提升10%以上。

新畫卷的夢想——

和美鄉村底色更亮

漫步在奉節縣鶴峰鄉蓮花社區,整潔的硬化路蜿蜒延伸,路旁一幢幢草黃色的小樓排列有序,屋外環繞著一叢叢色彩繽紛的花草,呈現出嶄新而溫暖的山村風貌。

從“住在深山無人問,十戶人家九戶窮”到“條條新路盤山梁,房前屋後百花香”,蓮花社區的變化是鄉村建設的縮影。

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我市指明瞭方向。建設和美鄉村,打造美好生態,塑造文明鄉風,留住濃濃鄉情。

鄉村宜居宜業,基礎設施建設首當其衝。近年來,我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基本實現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光纖和4G網路。

基礎設施夯實了,鄉間的業態豐富起來,農村公共服務不斷提質擴面。

萬盛經開區青年鎮,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後,愛鍛鍊的人多了起來;石柱縣橋頭鎮,在浙江從事網際網路設計工作的劉書琴返鄉辦起了“冇名堂”民宿,客流不斷;銅梁區土橋鎮河水村開設互助養老點,流動助餐、助療送上了門……

建設和美鄉村,“美”是題中之義。經過幾年的實施,重慶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4.3%、99%、28.6%,累計創建美麗宜居鄉村1239個、最美庭院7.8萬戶。

“鄉村建設行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重慶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提速。”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重慶將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數字鄉村工程,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夫民之大事在農”。黨的二十大在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時,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宏偉藍圖鼓舞人心,號角聲聲催人奮進。新征程的號角已全面吹響,巴渝大地的鄉村振興主戰場正迸發著勃勃生機,一個個産業更強、環境更美、農民更富的新鄉村正踏歌而來。(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