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各位居民朋友們,這就是黨中央在明確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會更富裕、居住的環境會更美好、人民的生活會更幸福......”11月8日,重慶市雲陽縣盤龍街道黨員志願服務小隊來到三龍社區“融”黨建小院,帶領黨員群眾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圍坐在小院“清風廊”,認真聆聽,不時發出陣陣掌聲,學習的熱情絲毫沒受雨天寒意的襲擾。
黨群活動有了“新陣地”
“融”黨建小院所在的三龍社區是原九龍鄉場鎮所在地,因撤鄉並鎮,場鎮人口減少、服務功能相對減弱,進而引起人居環境、信訪矛盾、鄉風文明等問題日漸突出。經過前期走訪調研,盤龍街道黨工委立足三龍社區業態群體服務實際需要,將服務陣地前移,打造了集紀檢、組織、宣傳、政法、民政等工作于一體“融”黨建小院。
“這裡原本是群眾茶余飯後經常聚集的地方,也是社區黨員最集中的地方,我們將這裡的閒置資源利用起來,打造成服務黨員群眾的活動陣地”盤龍街道組織委員何欣介紹説。
“融”黨建小院雖然只有100多平米,但是它的功能卻豐富多樣,黨員群眾學習、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居民矛盾糾紛調解、文體娛樂活動等大事小情都可以在這裡開展。目前,小院按照“1+5”模式設置,即1個“融”黨建小院5個站點(清風驛站、紅旗小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工作站、綜治信訪工作站)。社區黨總支書記熊術全説:“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陣地前移,帶動服務跟進,讓群眾“融”入黨建小院,在這裡享受一站式服務。”
群眾服務有了“貼心人”
“融”黨建小院針對社區實際情況,整合社區各類人才,將人大代表、骨幹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返鄉大學生、醫務工作者等發動起來,形成合力發揮作用。成立志願服務小隊、黨員先鋒隊、法律服務隊等,定期集中為群眾開展服務活動。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我們平時智慧手機不會用、孩子教育不會輔導、醫保不會買等問題在這裡都能得到專人的解答和幫助。”三龍社區群眾劉其雲説。
“我退休後在家比較閒,以前無聊的時候只能在家看電視,現在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發揮餘熱,我感覺生活更充實,而且參加志願服務積攢的積分還可以兌換糧油、清潔物品等生活用品,有意義又特別實惠。”社區志願服務者王先方説到。
群眾辦事有了“服務台”
通過建立“融”黨建小院,真正實現了服務就在群眾身邊,許多以前需要去街道辦事處才能辦理審批事項,現在在“融”黨建小院就能一站式解決。
“這裡建立陣地後,我們會在趕場日將辦社保、低保、殘疾認證等事項搬到這裡,讓群眾少跑路多辦事”,盤龍街道社事辦主任李艷梅説。
在“融”黨建小院,不僅可以舉辦黨員群眾教育、政策宣傳、志願服務活動等,它還是一個勞動者的避風港灣、為你提供生活便利的“百寶箱”。
“平時我們幹活幹累了可以來這裡歇歇腳,喝喝水,哪家缺少什麼修理工具也可以來這裡借,可以説這裡讓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小院周邊群眾喬光明告訴記者。
“融”黨建小院建立以來,通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利用各類優勢資源,開展各種便民活動,將一些群眾急難愁盼事項就地解決,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小院雖小,作用卻大。小院,既是黨員發揮作用的“園”,也是群眾共同的“家”。(譚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