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0-11 10:08:38 編輯:李柯佑

今年以來,璧山區一再推出新舉措,推動科研成果從“紙上”到“地上”——

修訂《璧山區鼓勵科技創新二十五條政策》,加入“支援企業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和提供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援開展技術合同登記”等內容,激發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積極性;

出臺《璧山區科技創新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在遵規守紀的前提下容錯糾錯,激勵科技工作者敢作敢為、勇於突破;

……

近年來,璧山推動建立符合科技創新發展規律、高效完備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在搭載體、出政策、強平臺、造基地、建機制上下功夫,加強創新鏈和産業鏈的全方位對接,不斷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高速路”,讓技術成果走向産業市場的“最後一公里”更通暢。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堵點”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體系上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璧山相繼推出多個政策組合拳,從頂層設計高位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璧山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璧山2020年底在全市率先推出“二十五條政策”,從優化創新生態、聚集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鼓勵科技創新。今年,璧山修訂“二十五條政策”,加入多個支援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內容,成效明顯。比如,支援企業開展技術合同登記,可按技術交易額度計算,最高可獲200萬元獎勵,有效激發了企業開展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今年1—9月,璧山已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3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9億元。而2020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1項、5768.15萬元。

璧山還出臺《關於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的實施意見(試行)》《璧山區科技創新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從創新載體建設、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壓實責任,細化任務,在法律法規框架內鼓勵支援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項目評價、認定、轉讓、孵化、培育、中試平臺建設、規模化生産等過程中創新試錯。

科技創新載體是實現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和産業化的重要平臺,也是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策源地。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已建成35平方公里,中新(重慶)科技城已簽約落戶14個項目、總投資達114億元。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生態社區,已入駐覆蓋光電晶片、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領域的50個科研團隊;成立的中科院智慧財産權與成果産業化創新中心、西部(重慶)科學城智慧製造專利池,吸引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10家院所進入。

重點發展四類研究院

搭建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平臺

近年來,璧山圍繞智慧裝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大健康四大主打産業集群創新發展需求,重點發展政産學研用一體化類、成果轉移轉化類、生成産業集群類、産品迭代升級類四種獨立法人研究院,為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搭建平臺。

今年4月29日,集政産學研用於一體的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通過定點孵化重慶大學原創科技成果,靶向推動原始創新及成果産業化,目前已入駐科研團隊16個,常駐科研人員100余人。備受矚目的璧山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便是由入駐該研究院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究團隊牽頭打造。

持有科技成果的技術團隊不懂市場,市場也因不了解成果的技術含量而存疑,科技成果轉化普遍面臨“最後一公里”難題。2019年6月,璧山成立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專門致力於成果轉移轉化,孵化高科技企業。在這裡,專利持有人及科創團隊以智慧財産權評估值入股,與研究院共同成立企業,實現利益捆綁。匯集科技、工程、金融、財務、評估、行銷等領域人才的研究院為其匹配發展所需的全要素資源,使其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完成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最後一躍”,目前已孵化落地科技型企業25家,其中2家企業年産值達億元以上。

聚焦行業關鍵專項技術攻關,帶動産業鏈上下游集聚形成産業集群,璧山引進康佳、比亞迪,組建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産業研究院、重慶弗迪電池研究院,誕生了P0.375全球首個玻璃基板上最小間距的Micro LED顯示屏、刀片電池、雲巴等一系列行業領先科技成果並實現産業化。

著眼産業迭代升級,璧山支援企業建立獨立法人研究院,建設面向重點産業的創新聯盟和面向重點行業的共性技術研究院。重慶宇海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産筆電配套塑膠結構件的企業,公司成立宇海工業設計研究院,將智慧化高分子成型處理設備等研發成果進行轉化,訂單爆棚,今年還入選重慶首批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名單。

目前,璧山已建成各類研究院公司36家,集聚科研人員600余人,其中16家建立了市級研發平臺,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建成一批中試基地

構建科技成果孵化鏈條

中試基地是新産品中間試驗的場所,通過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為産品的內在規律性,將基礎研究轉為應用研究。

璧山依託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打造了西南地區首個電子産品研發中試共用基地。其中,包含2條柔性生産線、環形流水線等中試生産線,9個高低溫老化等檢測實驗室,以及12個奈米銀薄膜等專業中試平臺。目前,包括4KW空冷燃料電池堆等50余個高技術産品正在這裡中試熟化,體驗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加速度”。

為推動本土感測器産業發展,璧山正推進MEMS智慧感測器封裝測試通用中試産線建設,可為高精度諧振式壓力感測器、高精度MEMS慣性感測器、高溫高性能硅壓阻壓力感測器等高端感測器提供中試與檢測服務。

璧山還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作用,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孵化鏈條,聚焦企業成長關鍵環節,為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團隊提供項目路演、創業輔導培訓、政策諮詢、投融資對接等孵化服務體系。目前,璧山共引進培育孵化載體12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市級孵化器3個、市級眾創空間1個。

重慶力合清創科技孵化園2018年入駐璧山,今年被科技部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該孵化園共舉辦各類活動50余場,服務創業人員上千人次,孵化出的重慶拾秒科技有限公司進入工信部《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服務商推薦目錄和重慶市重點工業軟體産品名單。

科技賦能,璧山創新活力凸顯——2017年,璧山區有科技型企業204家、高新技術企業95家;目前擁有科技型企業1569家,高新技術企業301家,分別居全市第10位、第5位。(龍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