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3.2億 重慶稅收“朋友圈”釋放共治效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11 13:47:20 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武隆區梓桐郵政網點工作人員將代開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交給市民。傅婧 攝

“八年前,我想都不敢想,在家動動手指,發票就能送到家。”重慶市奉節縣大智牧業有限公司老闆梁定大感慨。

2014年,在外務工的梁定大和妻子返鄉在奉節縣吐祥鎮開了一個養雞場,起初的規模不過百來只,主要靠活雞零售和農貿市場批發。

因為雞肉品質好,吐祥小學找到梁定大定點採購雞肉。每次學校的訂單,梁定大都在早上6點出門到鎮上稅務所代開發票,再去學校送雞結賬,一來一回就是半天。“雖然每次都要來回跑,但有發票能結賬我心裏踏實,學校找我也放心。”梁定大説,經營規範,養雞場口碑越來越好,生意慢慢擴大到周邊多個中小學。

2014年,重慶稅務部門立足全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地域複雜、交通不便的市情,聚焦山區納稅人發票領用難題,在重慶市璧山區青杠郵局啟動“委託郵政代開普通發票(代徵稅費)”試點工作。

2016年,重慶稅務和郵政部門正式簽署《稅郵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委託郵政代開普通發票、代徵稅費服務拓展到全市範圍,並在2017年推出“票易達”發票寄遞服務,實現“網上自主申請、系統自動處理、郵政分揀配送”。

2017年,已經在家自行開具發票的梁定大很開心:“自己開票後,每個月還得去一次稅務所領新發票。有‘票易達’後,發票網上申請,2天左右就郵寄到家,一次都不用跑了。”

這項便民措施,打通了納稅服務“最後一公里”,為重慶農村市場主體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

數據顯示,八年來,重慶代開普通發票的郵政網點從0家發展到目前超過1500家,委託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數量從0份到每年約100萬份,已累計代開普通發票735萬餘份,佔全部線下代開普通發票的35%;重慶市電子稅務局選擇郵寄發票的納稅人從0戶次到每年約210萬戶次,全市累計近900萬戶次納稅人選擇郵政物流寄遞發票,郵寄發票合計約3.2億份。

image.png
在開州區雲楓街道迎賓街郵政所,工作人員為市民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 向娥 攝

稅郵合作只是重慶市稅務局擴大“朋友圈”,推進稅收共治的典型案例。

近年來,重慶稅務部門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部門、重慶各大銀行開展合作,推出“銀稅互動”項目,將企業“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

從2015年到現在,“銀稅互動”範圍持續擴大,重慶全市合作銀行拓展到24家,授信企業目前超10萬戶,全市“銀稅互動”項目累計發放貸款82.3萬筆,發放貸款總額約1536.4億元,為中小微企業送去資金“活水”,“解渴”助發展。

image.png
渝北區稅務局與重慶建設銀行渝北支行聯合在該區辦稅服務廳設置“銀稅互動”金融專員服務點,向企業辦稅人員提供“銀稅互動”項目諮詢服務。郭睿 攝

“稅收工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息息相關,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援、配合和保障。”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中國財稅法治研究院研究員王婷婷表示,十年來,重慶稅務部門持續建立健全黨政領導、稅務主責、部門合作、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稅收共治格局,有利於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十年間,不斷凝聚、持續增強的部門合力,推動稅收治理整體性、整合性效能明顯提升。

——2016年開始,重慶稅務部門與市公安、海關等多部門聯合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挽回各類稅款損失合計37.5億元。

——2021年,重慶市稅務局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和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徵收中。今年以來,通過“區塊鏈”平臺向市人防辦、市水利局共用資訊2249條,涉及金額近5億元。

——2021年開始,重慶市稅務局與市工商聯聯合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共推20多項服務舉措,助力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2022年,重慶市稅務局與市高級人民法院建立企業破産處置涉稅問題處理聯動協作機制,協同處置破産案件約千件。

——2022年,重慶市稅務局聯合市財政、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通過“數據專線+介面調用”,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礦産資源專項收入涉及的7個業務大類11個業務場景全部融入3個部門的資訊系統,實現這兩項非稅收入的全數據網路共用和徵退費全流程線上辦理。

……

“稅收共治是推進新時代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堅持系統化思維,持續擴大稅收共治格局,優化數據共用、服務同步、執法聯動方式,更好凝聚多方合力,服務重慶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渝瑞文/文 郭睿 向娥 傅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