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家鄉為了發展經濟,引進或成立了很多污染大氣的企業,潼南整治了這些企業後,現在再也看不到到處飄著的黑色氣體,空氣清新了,天色變藍了!”潼南區原住民劉大爺樂呵呵地説。
潼南,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川渝門戶,是革命先驅楊闇公、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故鄉。適應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邁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潼南提出“全力打造産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總體目標,加快建設成渝中部新興産業集聚區、全市鄉村振興示範引領區、重慶都市圈人文康養宜居區“三區”發展定位。潼南實現總體目標、發展定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是“標配”,物質文明、生態文明融合發展是“答卷”。
“標配”既出,“答卷”已然。數據顯示,潼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3年達到330天以上,今年1-8月,空氣優良天數為220天,同比增加2天,無重污染天氣。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5%;臭氧濃度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0.2%。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主動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深走實‘兩化路’,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推動減污降碳增綠協同,塑造高顏值山清水秀美麗潼南。”潼南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彭緒仁如是説。
“我們通過深入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指導幫助企業申報並取得了中央及市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補貼資金172.43萬元。通過改造,實現了燃氣鍋爐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在50mg/立方米以下,預計削減氮氧化物約20噸/年。”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聘請市、區兩級專家團隊下企業,環科院6名專家來潼深入園區指導涉氣企業廢氣治理,為廢氣擾民整改工作“把脈問診”;區生態環境局組織高級工程師5名,全程參與園區化工企業“一企一策”排查編制,並全程跟蹤指導企業廢氣治理整改落實。
近幾年,該區運用技術和人工實時跟蹤和監測PM2.5指數和空氣品質。建成投用15個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微觀站,實現空氣品質網格化、精細化、精量化管理。去年,啟動空氣污染防控應對預警13次,淘汰、替換老舊車741輛,完成機動車路檢3165輛次,對全區20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運作情況進行抽檢;完成80家次餐飲店油煙檢測工作。
該區制定《關於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提高項目招引品質的通知》,對新引進項目嚴格執行産業、環保、安全準入關。著力引進堅持清潔低碳、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生産方式的節能先進企業。加快産業轉型步伐,關閉僵屍企業25家,整治磚瓦企業34家。
讓環保執法“長牙齒”,嚴肅查處擅自停運廢氣治理或超標排放行為,聯合住建、城管、交通、公安、農業、氣象等部門做好大氣污染控制工作,及時發出預警預報。5年來共整改環境突出問題157個,整治“散亂污”企業62家,關閉僵屍企業25家。
該區塘壩鎮探索“生態養殖模式”,將養殖糞污變成沼液後,直接輸送裝車,然後拉到附近的花椒、枳殼基地去灌溉。解決了過去“臭氣熏天、蠅蟲亂飛,臟兮兮的豬和臭烘烘的豬糞共生”的污染問題,通過對養殖污染物的迴圈處理達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目的,讓養殖戶在環保中長期受益,推動了生態可持續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抓生態環保。潼南工業園(北區)廢氣擾民比較突出,群眾投訴高達600多件,被列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並限期整改。該區雷厲風行,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深度融合,作為年度為民辦實事優先解決問題。該區出臺《重慶市潼南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工作實施方案》,暢通群眾訴求綠色通道;市、區兩級領導幹部結對聯繫企業,積極幫扶企業出謀劃策“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多次深入園區督促指導幫扶“美日防水”“萬利來化工”等10家進行廢氣深度治理;爭取各級專項治理資金552萬元,幫助企業廢氣深度治理,完成盛爾康玻璃、中防德邦等36家次企業煤改氣,燃煤鍋爐改造、工業爐窯廢氣、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園區(北區)化工企業通過優化生産工藝、廢氣深度治理、強化設施“跑冒滴漏”日常管理……這些措施,使這裡的空氣品質大為改善,群眾投訴持續下降,2019年的293件,2020年80件,2021年35件,2022年至今37件。
潼南工業園(北區)廢氣整治效果良好,彰顯該區生態環保局的責任擔當。綠色發展、生態保護永在路上,該局表示,將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鞏固提升空氣品質,贏得“潼南藍”,讓藍天白雲裝點美麗潼南。
(李玲瑤、張斌、吳家強/文潼南生態環境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