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做特“兩群” 走生態優先高品質發展新路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9-06 11:21:39 編輯:珍珍
巫山曲尺鄉柑園村李花盛開。近年來,該村發展脆李等産業,不僅保護了長江生態環境,還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攝于2021年3月6日)通訊員  盧先慶   盧瑋 攝
城開高速公路城口縣雞鳴鄉至開州區譚家鎮段已經開通,圖為車輛從城開隧道裸眼彩繪區駛過。(攝于7月30日)記者 羅斌攝
巫溪先鋒小學去年開學,孩子們在新學校舉行開學典禮。(攝于2021年9月1日)(先鋒小學供圖)

臨近白露時節,海拔1700余米的豐都三壩風電場,秋風掠過山巒,推動著風電葉片緩緩轉動。

作為豐都境內第一個風電項目,僅去年三壩風電場有效風時數就達6160.2小時,風能利用率高達98%。截至目前,豐都風電項目裝機總容量達35萬千瓦,位居全市第一;年上網電量6.5億千瓦時,與同等發電量的火電項目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0.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55萬噸。

市委明確提出,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要更加注重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要更加注重推進文旅融合、城鄉協同發展,打造特色化、綠色化發展新標桿。

近年來,重慶持續做優做特“兩群”,走生態優先高品質發展新路,不斷提升全市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

1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新突破

春天李花艷三峽,夏日脆李滿枝頭——這是巫山脆李産業的真實寫照。

目前,巫山脆李種植主體6萬餘戶,規模達30萬畝,遍及23個鄉鎮222個村,帶動15萬餘農民增收致富。今年,巫山脆李産量超過13萬噸,産值約17億元。

近年來,巫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規模化發展、科技化服務、品牌化打造、商品化運作、工業化加工、組織化改革”目標,大力發展“1+3+2”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産業,堅持科學規劃、科技管護和全産業鏈培育,真正實現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不僅是巫山,近年來,“三峽農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三峽柑橘、巫山脆李、中藥材、草食牲畜、生態漁業5大産業帶初具規模,萬州、豐都、奉節3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進展順利,成功創建柑橘、榨菜、脆李3個全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去年,渝東北實現規上農産品加工業産值410.5億元,同比增長20%,區域內規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達到311家,培育形成恒都牛肉、派森百橙汁、城口老臘肉等知名加工品牌。

8月29日至30日,中國·重慶(石柱)第六屆康養大會在石柱黃水鎮成功舉辦。黃水鎮是武陵山區特色康養小鎮,每年夏天數十萬人涌入這座“躺”在國家森林公園裏的生態小鎮避暑納涼,讓康養生活成為一種時尚。

6年來,石柱康養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多元化項目業態已長成一片蔥郁森林。通過堅定不移發展康養産業、打造康養經濟,石柱成功入選中國康養産業可持續發展60強縣,康養經濟佔其經濟總量半壁江山。

立足生態資源和民族特色,以自然風光為形、民俗文化為魂,不斷豐富旅遊生態和人文內涵,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石柱並非個案。

如今,渝東南武陵山區在築牢武陵山、大婁山等生態屏障,構建流域生態廊道和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同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去年,渝東南各區縣接待遊客8673.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841.2億元。

2  城鄉融合發展呈現新面貌

9月初,秋風微涼,三峽留城·忠州老街,遊人如織。

這裡是三峽庫區留下的唯一一座舊貌原址的半淹縣城。

多年來,老街內建築老舊破敗、配套設施老化、違章搭建嚴重,是當地出了名的“臟亂差”。改變始於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2020年,忠縣啟動“三峽留城·忠州老街”項目建設,對忠州老街實施保護性改造和更新,堅持整體保護,不大拆大建,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優化老城空間結構,對年代久遠的建築物進行規範整治“微改造”。

如今的忠州老街,已成為具有文化旅遊價值、藝術美學價值、遊憩娛樂價值、涵養居住價值等多重價值融合發展的旅遊目的地。

目前,渝東北城鎮群正穩步推進“江城”特色城鎮化發展,統籌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城鎮棚戶區改造、三峽移民小區改造,城鄉融合紮實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9年的50.49%提高到2021年的53.78%。

不僅僅是忠縣的忠州老街破繭重生。

如今的酉陽,桃花源新城建設如火如荼,酉州高級中學雛形初現,佔地面積168畝、規劃床位1000張的醫院項目正在推進;黔江提速建設“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彭水新城建設同樣緊鑼密鼓……

城市在提質擴容,鄉村也在舊貌換新顏。

古樹、老房,絡繹不絕的遊客……在彭水鞍子鎮,歷經幾百年風雨的木甌水苗寨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始建於明末清初的木甌水是典型的苗族民居村落,由多個自然院落組成,面積1.8平方公里,2018年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鞍子鎮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思路,在保留村落格局和傳統建築風貌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苗族民居民俗特色資源,傳承苗族歷史文化遺産,打造苗俗文化旅遊品牌。

近年來,重慶著力開展傳統村落連片保護,推動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聯動發展,秀山還獲批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3  交通內暢外聯構建新網路

先上行豎轉70度,再平轉182度,然後再下行豎轉28度……

歷時8天,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下稱城開高速)重要控制性工程——蓼子特大橋在百米高空成功上演“空中芭蕾”,于8月29日順利合龍。

全長128.5公里的城開高速,今年底將通至城口縣城,結束城口縣城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城開高速全線通車後,將繼續向陜渝界推進,在2026年有望為重慶新增一條北上陜西的直連快捷省際通道。

城開高速建成後,對拉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産業升級,助力秦巴山區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加快秦巴山區礦産資源及旅遊資源開發。

無獨有偶。6月20日,鄭渝高鐵全線貫通運營,重慶至北京、石家莊、鄭州等地的旅行時間大幅壓縮,神農架、三峽等景區迎來高鐵時代。

2021年10月,石柱到黔江的石黔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既是重慶首條直連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高速通道,也是從武陵山區直達長江黃金水道的快速通道。

本月初,渝利鐵路石柱沙子站增設客運設施項目完成在既有高鐵內鋪設6組道岔的施工任務,為沙子站開通客運業務打下堅實基礎。

渝利鐵路沙子站增設客運設施工程,位於石柱沙子鎮境內,原為渝利線(現為滬蓉線)上的越行站,是全國首例大縱坡高鐵既有線增設客運設施工程,也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段內首例高鐵站改工程,項目完成後將極大改善當地交通條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如今,渝懷鐵路二線已建成通車,渝萬高鐵、成達萬高鐵、渝西高鐵、渝宜高鐵、渝湘高鐵正加快建設,高鐵、高速公路、國省幹道、城市快速路密織成網;巫山機場正式通航,武隆仙女山機場建成投用,萬州機場新擴建跑道正式運作,萬州新田港、忠縣新生港等樞紐型節點型港口聯動成網,機場、港口功能不斷強化,長江黃金水道及支流航運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4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局面

本月初進入開學季,巫溪先鋒小學師生們又開始了新學年的學習生活。

去年9月,先鋒小學開學,孩子們有了嶄新的教學樓、標準的運動場、乾淨整潔的食堂……2020年,與巫溪結成幫扶對子的渝中區,不僅資助巫溪建成先鋒小學,還派來優秀師資支教、送教,提升該縣教育水準。

今年夏天,巫山大昌小學合唱團的幾名孩子闖進重慶市第十七屆中小學生才藝大賽決賽。孩子們第一時間將喜訊告知了銅梁嵐峰小學教師黃國輝。

去年暑假,黃國輝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到巫山支教。

在全市“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中,銅梁與巫山結成對子。2021至2022學年,銅梁區選派5名教師前往巫山支教,黃國輝是其中之一。支教大昌小學的黃國輝幫助學校成立了合唱團,並利用每天午休時間,教孩子們發聲、認譜,學習簡單的樂理知識,由易到難排練歌曲。

重慶建立“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圍繞産業協同、城鄉互動、科技協作、市場互通等重點任務,進一步加大“一區”對“兩群”的幫扶協作力度。

同樣是去年9月,“兩江新區萬州企業研發中心”在兩江新區龍興新城正式掛牌。為何要將研發中心放到260公里外的兩江新區?因為“同飲一江水”的萬州區和兩江新區,在我市“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中結成了對子。

與此類似,天生雲陽重慶配送中心位於與雲陽對口協同發展的渝北區回興街道,12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不僅展示雲陽的黑木耳、雲陽菊花等土特産,還將該縣所産米麵油、生鮮蔬菜等100余類産品等配送到主城。

在海拔1000多米的武隆區白雲鄉,200余畝的前胡已臨近采收季。以前,白雲鄉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不少村民選擇外出打工。後來,涪陵龍頭企業太極集團在此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發展起特色中藥材産業,帶動60余戶農戶每年戶均增收2000余元。

樹立一盤棋思想,貫徹一體化理念,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不斷走深走實,推進各區域彰顯特色、協同發展,重慶做大做強“一區”、做優做特“兩群”的效應正在顯現。(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