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我市榮昌區因促進鄉村産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記者梳理髮現,這是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一單項任務連續四年榮獲國家獎勵。其訣竅在哪?抓手是什麼?記者進行了調查。
思路明
分類推進從點上示範到擴面提升
6月19日上午9點過,巴南區聖燈山鎮灘子口村,白墻灰瓦的民居、幽靜整潔的院落、潺潺流動的溪水、滿目蔥蘢的山峰,仿佛一幅潑墨山水畫。
如畫的美景,正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
聖燈山鎮下設11個村和3個社區,區裏對每個行政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5萬元補助資金,11個村每年就有55萬元。該鎮決定將資金集中起來,先試點示範再進行推廣——灘子口村就是從2018年起作為示範村啟動整治的。
經過整治,灘子口村100余戶農戶門前的院壩得到了硬化美化,房前屋後的邊溝也得到清理,公路沿線及重要節點裝上了路燈,村民出行方便了,村容村貌更加乾淨漂亮。與此同時,結合打造康養旅遊小鎮的契機,去年聖燈山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示範點、示範村向11個村連片連面集中整治擴展,加大場鎮周邊房屋外立面改造力度、加快修建公廁及停車場進度。
在重慶,像灘子口村一樣的美麗鄉村越來越多。去年底,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後,立即制定了《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五年行動》),明確提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向自然村(組)延伸;一類區三檔村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基本普及;農村基礎設施佈局更加優化,村容村貌進一步提升等,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升級。
“當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從乾淨整潔進展到美麗宜居,從點上示範進展到整體提升的新階段。”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處長劉明説,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突出,根本在於思路明,全市將按照《五年行動》串點成片,連片擴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到2025年力爭每個區縣建成1-2個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片。
點子好
創新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
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如今頭頂“中國最美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級示範村”等光環,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初,村民黃中華等卻有情緒:
“住久了的老房子,怎麼弄也比不過那些新修的房子。”
“何必要我們修花臺種草草,山上到處都是,關鍵還要澆水施肥,事多得很!”
“要自己掏些錢出來改廁所,還費水,不划算!”
……
針對群眾參與性、主動性不強的問題,沙坪鎮通過“五看一比”(即看房屋四週是否堆放整齊,看廚房廁所是否整潔無味,看室內擺放是否規範到位,看院壩圈舍是否井然有序,看庭院綠化是否美觀清爽,比誰家清潔誰家庭院更美),教育群眾長效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在“比學趕超”氛圍的影響下,村民們的觀念慢慢變了,政府幹、群眾看的情況得到了很大扭轉。黃中華家變化很大,房屋雖舊,但收拾得規規整整、清清爽爽。黃中華還有了一個新身份——畢橋清潔家園志願服務隊成員,負責對周邊的清潔衛生進行清理。
如今,全市各村社通過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村社“紅黃旗”傳遞等,扭轉了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情形,村莊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農民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獲得感明顯增強。
截至目前,全市共評選最美庭院7.8萬戶,帶動清理積存或散落垃圾26.9萬噸,清理溝渠9.4萬公里。
能長久
建管並重解決設施設備維護難
整治容易,如何管護好維護好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卻是一個難題。在農村改廁這件事上,巴南區接龍鎮荷花村村民鄭成華傷透了神。
去年10月,通過農村戶廁改造,鄭成華家告別了一塊門板兩塊磚的旱廁,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水衝式廁所。但沒過多久,他就遇到了新問題。
“今年春節廁所下水道就堵塞了。”鄭成華説,他嘗試自己疏通,但搞了幾次沒解決,無奈之下只好找到村黨委書記李紅求助。隨後李紅把問題向鎮裏反映,鎮裏又把問題反饋給改廁施工隊伍,前後花了三天時間才解決了問題。
今年3月,李紅將一張印有“‘碼’上辦—重慶市農村戶廁改造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碼”上辦)字樣的二維碼門牌,貼在了鄭成華家的大門旁,並告訴鄭成華只要掃碼,村裏就會安排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府維修。
“碼”上辦是市農業農村委針對農村戶廁管護難專門開發的一款系統,裏面有村民們改廁前後的基本資訊,還可以將下單資訊第一時間推送給轄區內的鎮村幹部。
到底好不好,事實來説話。10天前,鄭成華家的廁所出現了漏水情況,他掃了墻上的二維碼,填報了報修資訊,當天上午村幹部、維修人員就到府來檢查維修,僅半小時廁所漏水的問題就解決了。
“碼”上辦只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管並重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我市已在農村生活垃圾方面建立了“戶集、村收、鄉鎮清運、區域處理”四級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9%,40%以上的村參加了全市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在村容村貌改善上,全市組織了38.8萬志願者參與“潔小青”青年志願服務、巾幗植綠護綠等活動,實現了村容村貌的常態化管理。
得實惠
變美麗環境為“美麗經濟”
通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少村的面貌明顯改善。
如何將美景變為“錢景”?
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地處縉雲山脈腹地,境內因石梁河、林家河、高橋河三條溪河匯集而得名。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三河村的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於缺乏産業帶動,村子外出謀生的年輕人還是不願回來。
在三河村原駐村第一書記李強的建議下,2019年底村支兩委結合毗鄰大學城的優勢,把文創産業作為支柱産業來發展,共同打造“藝術家村落”。經過兩年多的打造,三河村目前已有26家企業入駐,其中“縉泉燒”“鏡藍染”等14家企業已經開業,三河村集體收入達61.5萬元,農民戶均增收3600余元。三河村也因此先後榮獲重慶市首批“美麗宜居鄉村”“重慶市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稱號,成為沙坪壩區“中梁—歌樂—豐文”鄉村振興示範帶上的樣板村。
據悉,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許多鄉村立足自身優勢,打造産業村、藝術村、鄉村旅遊等特色村,走出了一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融合的路子,真正把美麗環境變成了“美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