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渝中怡家”社區綜合服務體 解鎖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30 15:19:07 編輯:李柯佑

保基本、兜底線、優服務、惠民生……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坦,這是生活、工作在重慶市渝中區居民的共識。

近年來,渝中區緊緊圍繞建設“四化”現代都市、打造“四區”首善之地,堅持以提升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功能為出發點,以服務精細化精準化為目標,持續提升基層服務水準和治理能力,創新打造“渝中怡家”社區綜合服務體,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了解,為解決社區服務空間被擠壓,社區服務“專業度、精準度”不高,居民“認同感、歸屬感”偏弱等社區管理服務難題,渝中區提出打造“渝中怡家”社區綜合服務體,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城市社區治理新路徑。

“渝中怡家”,顧名思義,寓指“渝中一家人”,是依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升級重構的社區綜合服務體,其功能複合齊全、環境親民和諧、服務便捷高效,全方位滿足居民從生活照顧到精神關愛的系列需求,既是公共空間、服務場所,更是黨建陣地、治理平臺。

兼具便民溫馨特質

社區打造幸福美好空間

通透、開放式的空間,暖色系的燈光,寬敞、明亮的辦事服務區內沙發、圓桌、茶几、書架等傢具溫馨整潔,養眼的綠植花卉也是應有盡有……在解放碑街道滄白路社區,墻上各類規章制度、標語、標牌被電子屏代替,整個空間極簡大氣,這裡是集書吧、展廳、劇場、舞臺、文化沙龍于一體的社區服務陣地。

“升級後的社區很漂亮,在社區辦完事,還可以坐下來喝杯茶,翻翻報紙、看看書,很是愜意!”蔣婆婆覺得現在的滄白路社區有了“家”的味道。

拆臺子去機關化、摘牌子去形式化、騰房子去辦公化,渝中區按照“辦公場地最小化、服務陣地最大化”原則騰退空間,將社區辦公面積控制在10%以內,節省空間全部用於增加群眾活動場所,提供教育、養老、醫療、文體、休閒等各類服務。

有了充足的空間與力量支援,社區走上探索特色化之路,“各展身手”“各美其美”,因地制宜設置起“小微驛站”“四點半課堂”“老年大學分校”“社區食堂”等,持續開展“鄰居節”“小小規劃師”“夢想課堂”“青春聯誼”等特色活動,更引入社會力量,推出咖啡、健身、茶藝、養老等服務品牌和項目,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需求,讓“渝中怡家”成為居民“願進入、願參與、願共用”的社區美好家園。

社區工作者到府又上心

服務群眾更有溫度

社區“面子”煥新,“裏子”也要兼顧,服務升級是必經之路。

“我不是在去居民家的路上,就是剛從居民家回來!”渝中區七星崗街道領事巷社區工作人員吳勤笑著説。

為讓社區工作人員變被動“坐等服務”為主動“到府服務”,渝中區“三上三清”服務機制應運而生,即“到府”做到民情清楚,“上路”助推環境清爽,“上心”保持幹群“清親”,社區工作人員帶著感情服務群眾,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服務機制是基礎,隊伍整合打輔助,服務要做好,人手不能少。於是,區級力量走訪基層、街道力量上一線、社區力量挑大梁、轄區力量作補充,不僅配齊配足1360名社區工作人員,更積極組織動員轄區老黨員、熱心群眾,整合發動社會單位、業委會、專業社工、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力量,協助社區抓好管理和服務,讓“最小單元”凝聚“最強力量”,變社區單打獨鬥為攥指成拳,確保“渝中怡家”有人辦事、能辦好事。

“黨建引領+居民自治”

賦能社區品質發展

“我家是整個小區第一戶拆雨棚的!我要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讓更多居民知曉小區改造後為我們帶來的安全便利,讓大家生活得更好!”在老舊小區改造之初,位於石油路街道的醫學院路小區內質疑聲不斷,熱心腸的老黨員李淑英主動加入小區樓棟黨小組,挨家挨戶講政策、擺道理,針對性地化解矛盾,打消居民顧慮。

由渝中區民樂村社區黨委牽頭,在樓棟黨小組的助力下,改造項目一個個得以實施,電梯加裝了,雨棚拆除了,路面寬敞了,環境變美了,醫學院路小區大變樣,居民直呼“改得其所”。

“這一切都得益於‘黨建’的力量,黨小組成員發展壯大,群眾的事解決得更順利。”渝中區民樂村社區黨委書記何騰説。

近年來,渝中區完善以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為統領的多元基層治理體系,全面落實社區黨委書記、主任一肩挑,建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讓黨組織嵌入社區治理基本單元,延伸組織觸角、明確治理責任,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統攬執行能力,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服務就在家門口、黨員就在我身邊,強化保障賦能社區品質發展,推動“渝中怡家”可持續、品質化發展。

目前,渝中區79個社區已建成48個“渝中怡家”,到2023年將實現全覆蓋,打造出渝中區基層治理和服務特色品牌。(晏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