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擦亮世界遺産金名片 踏上“三次創業”新征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28 16:42:22 編輯:李柯佑

盛夏時節,重慶武隆仙女山清風拂面,涼爽宜人。6月27日,由重慶市林業局、武隆區政府主辦的慶祝武隆喀斯特申遺成功15週年大會暨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年會在此舉行,共話保護傳承利用好世界自然遺産,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遊“三次創業”,助力武隆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image.png
慶祝武隆喀斯特申遺成功15週年大會暨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年會。郭笛/攝

罕見自然遺産驚艷世人

武隆,集合了天坑、地縫、草原、峽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多種自然景觀。形成在120萬年前、長度近3公里的溶洞芙蓉洞,3座平均高度超過300米的天然石拱橋天生三橋,深度近300米的天坑……這些喀斯特地貌古老而罕見,使武隆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極具美學、科學、藝術、經濟、文化及旅遊等方面開發價值。

15年前,包括重慶武隆喀斯特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市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産地,並獲評“可持續發展城市範例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30余項品牌榮譽。一個位於渝東南偏遠山區的小城登上了世界舞臺,昔日“窮鄉僻壤”變成“人間仙境”,吸引四方遊客前來“打卡”。

僅2021年,全區接待遊客4070萬人次,是2008年的20倍;綜合收入197.3億元,是2008年的19.6倍……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案例,無不彰顯著武隆旅遊高品質發展取得的成果。

旅遊“三次創業”揚帆起航

1994年以來,以芙蓉洞對外開放為標誌,“武隆旅遊”實現了從無到有。2008年,武隆開啟了以“做大遊客總量、做強旅遊經濟”為主要任務的“二次創業”,推動武隆旅遊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並吸引了《滿城盡帶黃金甲》《變形金剛4》等影視劇組前來取景,儼然成為重慶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此過程中,武隆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發展優勢,通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旅遊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航空時代已經到來、高鐵時代即將來臨的機遇期,今年,武隆在社會各界廣泛支援與關注下,將圍繞“做深産業鏈、提升貢獻度”主線,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遊“三次創業”,加快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為推動世界自然遺産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六大産業鏈提升旅遊價值

在武隆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一個名為“樹頂漫步”的自然教育營地,匯聚了40多個親子運動體驗項目,現場氣氛激情洋溢,歡聲笑語響徹山間。而這,只是集地質科普、生物科普、文化創意、農耕文化等多主題于一身的研學項目之一。

據悉,為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武隆一改過去以“觀光和避暑納涼”為主的旅遊資源利用方式,實行産業鏈“鏈長制”,全力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産業鏈,推動工業、農業、建築業、現代服務業等一二三産業主動“+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遊産品體系。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到2024年,接待遊客超過4800萬人次,旅遊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成為國際山水人文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到2026年,接待遊客穩定在5000萬人次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武隆旅遊“三次創業”藍圖已經繪就。

項目建設綁定産業鏈提升發展信心

在推進實施六大産業鏈過程中,武隆尤其注重項目為王、市場為重,推動項目建設和産業鏈深度綁定,圍繞貢獻度培育、引進、做強市場主體,策劃儲備了165個總投資1406億元的文旅項目。

其中,投資67億元、以仙女山小火車風景線和“雲上戀橋”為標誌性項目的仙女山“碳中和”景區及配套PPP項目已于近日開工建設,為武隆旅遊“三次創業”開局起步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將為加快武隆旅遊國際化發展步伐提供強大動能。

在遺産保護與利用項目簽約環節,備受矚目的中國·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博物館項目進行了簽約。不久的將來,武隆將建設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博物館。

簽約儀式上,武隆還與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簽訂合作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産研究與培訓中心簽訂框架協議。這些項目的簽約,將進一步彰顯武隆區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品牌價值,擴大武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武隆旅遊國際化發展。(郭笛/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