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⑳】胡家壩人的幸福生活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28 15:06:17 編輯:珍珍

胡家壩村位於黔江區五里鎮東南角,距黔江城區30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有788戶2863人。過去,因為基礎設施落後、産業結構單一,該村被評為區級深度貧困村。在脫貧攻堅的助推下,短短幾年時間裏,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搖身一變,成了如今黔江區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近日,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一村一品採訪組走進胡家壩村,感受胡家壩村的鄉村巨變和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image.png
青村茶舍裏話家常

三大産業撬開致富路

黃精花開,村民喜開顏。每年5至6月份,胡家壩村的黃精花盛開,翠綠的枝頭挂滿了葫蘆形狀的小花朵,點綴了山峰,驚艷了整個初夏。同樣綻放的,不僅僅有黃精花,還有當地村民的幸福笑臉。

“別看這不起眼的黃精,可周身都是寶,結的果能賣個好價錢呢。”正在黃精地裏幹活的簡潮江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黃精結的果可以賣20元一斤,長勢最好的黃精每年可以結4至5斤籽,並且最好的黃精果實可以長到30斤左右,一棵黃精可以賣好幾百元。

據了解,胡家壩村以宙融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00畝黃精基地為核心,帶動中藥材種植面積由分散的500余畝發展成有示範點規模化1000畝,屆時每人平均將增收1000元。

同時,胡家壩的蠶桑産業也是村民主要增收渠道之一。截至目前,該村已發展蠶桑250畝大戶1戶、150畝大戶1戶、70畝大戶1戶,逐步連片打造500畝示範片,將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200余人。

該村還借助馬喇貢米品牌優勢及該村地域優勢打造稻鰍魚示範基地,實行生態迴圈種養、觀光體驗、農耕文化傳承,今年發展生態水稻核心基地300畝,帶動農戶種植400畝,同時以基地為載體發展民宿、垂釣等鄉村旅遊産業。

image.png
青村茶舍裏政策宣講

青村茶舍傳來幸福歌

今年三四月份,胡家壩村建起了“青村茶舍”,在這裡,村民不僅可以喝到蓋碗茶,下棋聊天,還能聽農業專家帶來的技術課以及助農政策資訊與各類村民服務。

“現在政策好哦,把我們這些老年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現在國家對我們農民就是好呢。”“你屋今年又多種了幾畝黃精,要賣個好價錢哦。”在青村茶舍裏,有話家常的、有聊政策的、有談時事的,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本來茶舍建立的初衷還有就是幫助村民解決糾紛,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因為胡家壩村人和諧相處,解決糾紛的初衷自然也就落了空。”青村茶舍志願者劉歡笑著説,青村茶捨已然成了村民娛樂休閒和傳遞惠農政策的場所。

image.png
陳政術談新生活

鄉村振興樂章正式奏響

“現在生活好哦,國家政策也好。”村民陳政術告訴筆者,她們家以前條件非常艱苦,家裏弟兄多、土地少,村裏基礎設施很差,尤其缺生活用水。

2010年,胡家壩村新建了移民新居,她們家就是這時候搬到這裡居住的,她平常就在家裏做點家務,沒事的時候可以去附近基地就近務工,孩子們在外工作,原來一家6口人,今年下半年將添孫變成7口人,生活很幸福甜蜜。

2010年,胡家壩村通過“四個一”居住體系建設,新建了126套移民新居,將村裏的分散戶搬到胡家壩村委會旁邊集中居住,為了讓村民搬得出,住得穩,通過公益性崗位和就近務工,或是勞務輸出等方式引導就業,同時加強陣地建設,標準化改建或重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完善相關配套設施,設立老年中心、讀書會、勵志展廳等活動場所,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image.png
移民新居

“今後,我們將全力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胡家壩村黨總支書記陳春陽目光堅定,話語鏗鏘。如今走進胡家壩村,交通路網、水利電訊、精神文明得到了全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得到全面夯實,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村民們向著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穩步前行。(黃英、田丹、田鵬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