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㉑】守住綠色本底 做好城郊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28 14:59:32 編輯:珍珍

初夏時節,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城郊的水田鄉石郎村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村子裏錯落有致的民居、數百畝紅豆杉和藍莓園順山蜿蜒分佈,一串串嬌艷欲滴的藍莓挂滿了枝頭,如同一幅充滿生機的綠色畫卷。

近日,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報道採訪組走進石郎村,追尋著藍莓果香,去探尋當地守住綠色本底、做好城郊文章的有效舉措。

image.png
紅豆杉文化園

“莓”好時光引客來

走進藍莓園,一壟壟藍莓樹整齊排列,一簇簇、一顆顆成熟的果實挂滿枝頭,園內三五成群的遊客正在園內採摘藍莓,一行人忍不住隨手摘下幾顆放到嘴裏,清爽宜人的香氣在唇齒之間蔓延回蕩。

“這是今年成熟的第一批藍莓,可以採摘的面積大約有180畝。我們每天都會組織工人採摘,平均每天能採摘100多斤。我們這裡離城近、路況好,藍莓成熟了,每到週末很多城區市民就會來基地體驗採果。”藍莓基地負責人謝春蘭説。

謝春蘭告訴筆者,藍莓被譽為“水果皇后”和“漿果之王”,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實用價值極高,具有保護視力、養顏美容、增強免疫力、保護心臟等功效。草莓果肉細膩、風味獨特、酸甜適度,又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氣,深受老少喜愛。

市民張欣是藍莓園的回頭客,知道這是藍莓成熟的季節,提前打電話諮詢後帶著朋友一起驅車來到了藍莓園想嘗嘗鮮:“我每年都來採摘藍莓,主要是藍莓口感很好很新鮮,摘下來就可以食用,營養也豐富,一家人都喜歡吃。”

據介紹,目前石郎村的藍莓已經陸續進入採摘期了,三個藍莓品種將相繼成熟,預計採摘期可持續到9月初。今年藍莓大約可採摘20萬斤左右,市民朋友可以趁著週末,約上三五好友,帶上老人和孩子,驅車前往水田鄉體驗採摘樂,盡情享受“莓”好時光。

image.png
藍莓基地一角

土地輪作促發展

近年來,石郞村在穩定發展原有農經作物的基礎上,根據地域特點和種植習慣進行優化輪作,挖掘土地增産潛力,打造高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更好地促進産業增效、農戶增收。

當日,筆者在該村1組的山坡上看到,成片的脆紅李基地裏10余位村民正忙著採摘最後一批卷心菜,準備裝車送往黔江城的各大菜市場。在村子的另一頭,紅豆杉園裏套種的百合長勢良好,吸引路人駐足觀賞。

石郞村黨支部書記張貴澤告訴筆者:“目前我們村裏發展了3000畝脆紅李、200多畝烤煙,還有紅豆杉、桂花等多种經濟産業,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們採取‘李子+蔬菜’‘烤煙+辣椒’‘紅豆杉+百合’等多種套種方式,爭取不讓土地有閒置的時間。目前土地輪作的效果很明顯,開春以來僅大白菜、卷心菜等蔬菜作物就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接下來,我們將豐富種植基地裏的蔬菜種類,通過統一種植以及分散種植的方式,進一步帶動農戶增收。”

“在這裡面務工,一年算下來總共有1萬多元的收入,我覺得在農村這收入算可觀的了。現在,村裏大多數留守村民在這裡務工。尤其是村道路硬化後,不少市民都會專程開車來這裡採摘蔬菜和水果。”村民馬文光告訴筆者。筆者還了解到,當地村民可以入股分紅和勞務報酬的形式增加收入,目前已帶動200多人增收。

image.png
正在採摘藍莓的市民

發展城郊經濟

如今,石郎村的紅豆杉文化園、藍莓園等都是從曾經的撂荒地發展到現在的特色産業園,更是當地堅持綠色發展,走活城郊經濟的具體體現。石郎村雖然擁有生態優、離城近等發展優勢,但坡耕地、撂荒地多,又制約了産業規模化發展。近年來,當地按照鄉村資源與城市要素相融共生的思路,在城郊經濟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筆者在石郎村的紅豆杉文化園裏看到,漫山遍野的百合苗和紅豆杉相互映襯,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村民們正在給百合苗打驅蟲藥,田野裏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據了解,石郎村在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同時,主要發展烤煙、蔬菜、藥材等特色種養業和勞務輸出,7組村民張朝舉就在200余畝脆紅李基地裏套種辣椒苗,帶動幾十位石郎村民增收致富。

image.png
鄉幹部查看藍莓産業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石郎村將繼續創新“生態+”發展模式,建成藍莓、脆紅李、紅豆杉長壽文化“三個休閒農業觀光園”,構建産業與生態、生態與文化各美其美、各優其優的良好格局。這些産業園不僅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時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還推動了生態産業體系形成。

張貴澤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按照鄉黨委、政府提出的建設田園風情、清涼水田‘紅豆杉+脆紅李’小鎮目標,發揮藍莓園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培育壯大脆紅李、蔬菜、羊肚菌、紅豆杉等綠色産業,建成‘藍莓+桂花’‘脆紅李+烤煙’‘紅豆杉+中藥材’集特色效益農業、文旅融合示範、鄉村旅遊新業態于一體的農業産業示範園,將石郎村打造成農民的致富田園、遊客的休閒田園、商戶的創業田園、市民的心靈田園,以綠色田園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城郊‘遠看有鄉愁、近看有巧思’的美麗鄉村。”(田丹、黃英、田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