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⑪】千年古鎮 至誠至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06 16:35:17 編輯:珍珍

黔江區濯水鎮距黔江主城18公里,初稱“白鶴壩”,元明之際屬酉陽土司轄地。濯水古鎮興起于唐代,不僅是渝東南地區最負盛名的古鎮之一,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這裡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于一體,歷經上千年的歷史,至今仍商業興盛。

古鎮掠影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經過多年曆史的沉澱,濯水古鎮“天理良心”誠信文化的傳承從未改變。近日,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報道採訪組走進濯水古鎮,帶你探尋千年古鎮濯水的誠信文化。

古老的青石板街道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良心碑石昭天理

  從踏上古鎮老街青石板的那一刻開始,時光就仿佛凝結了,老街上旅客如織,吊腳樓邊抽著土煙的老人、街頭賣糖人的商販、各種特色的小吃,這一幕幕都讓古鎮有一種特有的鄉土繁華。每逢節假日,更有許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只為聽當地老人講濯人濯事,尤其想要一睹當地用以濯水人警示世人誠信立本、道義傳世的天理良心碑。

  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採訪組一行人在古鎮的濯河壩講堂偏北的小壩子上,看到一塊不高大卻十分厚重的石碑,上面鐫刻著“天理良心”四個正楷大字。這塊碑立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據説是武陵山地區極為少見的“道德碑”,它警示人們:經商、為人、處世之道在於“天理良心”。

這塊碑也是古鎮的靈魂所在。濯水人不只把“天理良心”四個字鐫刻在石碑上,也鐫刻在他們的心裏。“這事要説得從百多年前説起。那時候的古鎮商業十分繁榮,和酉陽的龔灘、龍潭並稱三大古鎮。”濯水古鎮商會會長汪紹琪告訴筆者,這塊石碑昭示的是“天理良心”,是彼時彼地眾人公認的道德準則,是不可逾越的鄉規鐵律,也是一直浸潤到濯水人骨髓裏的守信用、重承諾的悠悠古訓。

  後河古戲傳遞誠信文化

  “濯河壩開場啰,濯河壩開場啰”“濯河水清又清,古鎮石板街梆梆硬,濯水生意好得很,滿街滿巷生意人……”採訪組一行人還徘徊在天理良心碑意猶未盡地聽當地老人講濯水的歷史文化時,一段段優美的唱腔透過古鎮的小巷,飄進了耳朵裏,剎那間直覺餘音繚繞回味無窮。

“這是後河古戲開演了,今天演出的是《天理良心濯水人》這一齣戲,是一個關於古鎮之魂的‘天理良心’的方言音樂情景劇,講的就是關於濯水的誠信文化。”在汪紹琪的解説聲中,大家快速奔向了老街另一頭的戲臺子前。


後河古戲表演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伴隨著戲中人物的出場,一個關於誠信經商的故事緩緩在眾人面前拉開了序幕。故事講的是光緒年間,樊小寶好賭,輸光自己的錢,為了扳回老本,背著樊老爺對自家生意打起主意——通過“大鬥買、小鬥賣,大秤進、小秤出”籌措賭資。不久,缺斤少兩的事情敗露,樊家東西賣不出去,貨也收不進來,迫於無奈的樊太太將此事告訴樊老爺。樊老爺得知此事,不但教育樊小寶要講誠信還拿起秤稈打樊小寶,樊小寶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告訴樊老爺:“打也不該您動手,打我要請眾鄉親。”

  知錯的樊小寶要求鄉親們打他解恨,樊老爺也深感自己教子無方,叫人抬出銀子向大家賠罪,承諾差一賠十,大家自己拿。受到損失的鄉親們差一兩隻拿一兩的錢,差一寸只拿一寸的款,並未多拿一星半點。在受損鄉親們拿了自己應得的銀子走後,幾個不知情的年輕人不明就裏地拿了銀子準備離開,汪嫂子碰到並勸告説:“這銀子是樊老爺給那些被缺斤少兩鄉親作補償用的!人家講誠信,叫他們自己拿,你們好意思往口袋裏裝?”幾人聽了汪嫂子的勸告,不但退還了銀子,還認了錯。為了獎勵濯水人的誠實守信,縣官送了濯水人一座“天理良心”石碑,以照後人。

  後河古戲的傳承人龔繼明自豪地表示:“我們通過這種傳統戲臺文化,傳遞公平、公正、誠信的社會正能量,一台戲一台理,遊客們也愛看。‘天理良心’道德碑和後河古戲的結合,誡告當地商者和來往旅客為人處世公平合理、童叟無欺,成為千年古鎮存在千年的亙古哲理,”

從主城來的遊客張先生説:“在民族文化古戲中演繹出為人處世的道理促進安定和諧,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戲裏所昭示的古鎮千百年以來的經商、為人、處世之道值得我們學習,這次濯水之行真是太值了。”

天理良心碑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誠信經營成招牌

  “做生意講的是誠信為本,買賣不論大小都是生意,別看小到一方鬥一桿秤,量得出人的品行,稱得出人的良心。”如今的濯水,各行各業,都在踐行著老祖宗為濯水古鎮後人留下的祖訓。它們,既存在於誠信賒賬經營的商業往來中,也存在於扶危濟困的醫者仁心中……

  一座千年古鎮,當你從橫向和縱向來了解她時,她總會比你想像中更有歷史感和滄桑感。採訪當天,我們竟不覺間就在濯水古鎮上晃了幾個小時。穿梭在古鎮的街道當中,厚重的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一張張誠信經營戶的金字招牌,不斷刷新著這座千年古鎮的美譽度。

  誠信招牌恰恰是濯水商業發展的縮影,“天理良心”誠信文化被一代代濯水人傳承著,誠信經營、公平交易的文化底蘊回蕩在古鎮的老街上。

  在街角的拐角處,有一家經營了十餘年的小吃店,主營的都是當地的一些特色小吃,葉子粑粑、綠豆粉、米豆腐等應有盡有。

  小吃店老闆勾江告訴筆者:“我們店賣的每一碗綠豆粉、馬打滾都是真材實料,要講究品質不誤導欺騙消費者,維護好我們古鎮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旅客滿意,這是我們所有濯水商人的共識。”

  阿蓬水清又長,濯水人亮堂堂。在嚴守天理、崇尚敬畏的文化熏陶下,如今的濯水不僅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還是黔江區的一塊旅遊金字招牌。

  遊古鎮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後河古戲、聽蓬江水音,在漫漫長河中積澱的豐富文化內涵也煥發出昔日的風采。隨著時代發展,在變與不變之間,濯水人始終堅守初心,把“天理良心”作為至理名言,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田丹、黃英/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