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個特別的縫紉技能培訓班,在重慶市榮昌區職業教育中心開班。
教室門剛一打開,清江鎮小夥周萬興一個箭步衝了進去,搶到頭排座位。來自榮隆鎮的楊中良在其身旁坐下,不解地問:“你咋這麼積極?”
“坐前頭聽得清楚些……”周萬興介紹起自己的經歷:年僅20歲,吃了沒技術的虧,一年換了三四份工作都不滿意。此刻,他比任何時候都渴望擁有一門手藝。
“我以前幹工地,現在沒人要嘍!”47歲的楊中良一聲嘆息後,説道:“有了培訓班,咱們就不用發愁了。”
“咱們好好學技術,説不定能分到一個生産線。”周萬興滿懷憧憬地説。
兩人説著話,四處打量,滿目新奇:一行行通明的燈管一字排開、100多臺嶄新的縫紉機整齊羅列……與其説是這間教室,不如説是標準化服飾生産車間。
小小培訓班,“實力”不一般。這裡不僅僅有“硬核”教學設施,還提供“包吃”“包住”“包培訓”的好福利。最關鍵的是,學員們一畢業就能到中喬(重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上班。此外,在該企業上班滿3個月後,還能領到2000元的培訓補貼。
40多名學員整齊落座,教師張小波走上講臺。
“完成一件T恤要100多道工序。”授課中,張小波詳細介紹運動服生産流程,並手把手指導學員們操作縫紉機的技巧。
在中喬(廈門)體育有限公司幹了十多年班組長的張小波,是縫紉車間的“好把式”,今年被公司專門調來榮昌擔任新生産車間的車間主任。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將成為其所管車間的首批職工。因此,他不斷提醒學員:“大家學得好不好,決定了咱們車間的效率高不高!”
師生齊心抓“備戰”,讓中喬(重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廠長尚偉倍感欣喜。在榮昌“春風行動”“專場招聘”等優質就業服務幫助下,該企業自去年年底投産以來,已陸續招到700多名員工,但距離滿産仍差300多名技術工。
“技術工人不夠,訂單幹不完。”今年3月初,區人力社保局負責人到企業走訪,尚偉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榮昌一批服飾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群眾“就業難”、企業“技工荒”,“結構性就業矛盾”擺在了桌面上。隨著榮昌服飾産業鏈的不斷壯大,這一矛盾將更加突出。
精準對接群眾就業需求和産業發展需要,區人力社保局在深化校企合作上做文章,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積極打造“招生即招工”的培訓模式,探索出了産教“互哺”的破題之道。
校園布設生産線、企業職工當教員……此次縫紉技能培訓班,實行“合格一人、就業一人”,有效增強了職業培訓的精準性、有效性,實現了服飾“産業鏈”與“人才鏈”嚴絲合縫銜接。正如該局負責人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所説:“我們致力於發揮職業培訓的牽引作用,積極打造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勞動者隊伍。”(張飛龍、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