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⑧】春暖農忙時 守好“米袋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15 11:12:55 編輯:珍珍

當下,一提起馬喇湖,總會聯想到貢米。相傳,古時候馬喇的大米,被當地土司用作進貢朝廷的地方特産,為馬喇贏得了“貢米之鄉”的美名。

       貢米基地遠景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來,黔江區馬喇鎮黨委政府將把糧食安全生産作為農業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抓緊抓好春耕春播的相關工作。4月11日,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一村一品”看黔江系列報道採訪組來到了黔江區馬喇鎮杉樹村,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馬喇風情。

放馬峽谷地春暖農忙時

馬喇鎮位於黔江縣城東南約42公里處,是一個風光秀麗的高山盆地,也是黔江區至今留存的以土家語命名的兩個鄉鎮之一,馬喇當地的方言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土家族語言。

“馬喇湖”這個名字就是原生態的土家語——“馬”和漢語名詞中的“馬”音義都相同,巴人本無馬,馬是在後來的民族交往中從北方引進的;“喇”在土家語中就是“放”的意思;“湖”在土家語中為兩山間的峽谷。“馬喇湖”這三個字,土家語中的含義就是“放馬的峽谷”。


        播種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俗話説“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谷滿倉”。春天是一年收成的關鍵,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耕地機轟鳴,泥土翻動間,便喚醒了大地的生機勃勃。時下杉樹村成片的水田裏,農人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忙碌季。

“你們是來拍我們怎麼種田的嗎?最近幾天都有人拿著相機來我們這裡拍攝春耕播種,可見我們馬喇湖的貢米還是很有名的。”正在田裏忙活的農民伯伯看到我們熱情地打起了招呼。

“這幾天,馬喇貢米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秧苗已經開始發芽了,每天有二三十人幫忙育秧苗。同時,我們基地這邊也在進行耕地,現在上面有人在放水,水放好後我們就會把地耕了,為下一步插秧做準備。”貢米基地相關負責人石丹告訴筆者。


        築田坎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重綠色生態守好糧袋子

馬喇鎮的海拔在800多米以上,氣候高寒,東西兩邊都是高山,日照短,春來遲,冬至早,水稻生長期長,能充分吸收並儲存養分。奇怪的是全區類似的地方有不少,為什麼馬喇湖的大米與眾不同?除了歸功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肥沃的土壤、清潔無污染的水源,也離不開當地政府始終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生産這條底線。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只有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才能進一步壯大産業,我們把‘馬喇湖貢米’品牌作為支柱産業,大力發展水稻種植,以此來促農增收。”馬喇鎮副鎮長楊昌波表示,為了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當地政府一直把糧食安全生産作為農業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在抓緊抓好春耕春播的相關工作的同時,也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保障糧食生産,確保種植面積和産量能夠穩定和提升。

“育秧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目前馬喇這邊普遍採用的是潤濕秧田育秧,第一個步驟就是秧田要平整,水關半溝。最關鍵的是分廂定量,所謂分廂定量就是這一廂撒一斤谷種,分兩次撒,第二次補。”農技人員孫洪生正蹲在田間地頭,給村民們詳細講解育苗技術。


        農技人員現場講解育秧技巧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馬喇湖貢米是國家地標産品,同時也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在種植的過程當中,當地更加注重綠色和生態。石丹告訴筆者:“我們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田裏使用的是有機肥,用的是綠色防控標準和人工除草,從來不打除草劑。”

據杉樹村黨支部書記莫華林介紹,該村通過公司共種植了水稻示範片120余畝,帶動當地300余戶村民共種植1000余畝水稻,水稻也成了杉樹村的支柱産業。


        大面積育秧苗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提升耕地品質“良田”回歸“糧田”

近些年,勤勞的馬喇人大借改革春風,改田、改土,並改良水稻品種,讓“良田”回歸“糧田”,年年實現糧食大豐收,每年向外提供幾十萬噸的優質大米,成為黔江名副其實的糧倉。

如今,走進杉樹村的田間地頭,田成方、路相連、渠配套,耕地連片成帶。玉米、水稻、紅薯等糧食作物連連豐收,品質大幅度提升,為穩定糧食産能、促進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不僅讓老百姓的糧袋子鼓起來了,還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回歸鄉村,過上了在家門口上班的好日子。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保耕地紅線就是保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事實上,杉樹村的改變只是黔江區提升耕地品質、穩住農業基本盤的一個縮影,接下來,黔江區將圍繞高品質發展主題,一方面圍繞耕地數量強化保護與品質提升,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此外,黔江區還將加強和改進建設佔用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健全耕地數量和品質監測監管機制,實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水保肥和控污修復,落實68.90萬畝耕地保護目標和48.1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有效保護和進一步提升耕地品質,讓“良田”回歸“糧田”,給當地百姓帶來真金白銀;另一方面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産效能,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為重點,打造高標準農田示範區。2022年將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5萬畝,完成1萬畝宜機化整治,全區農機化率提高到49%以上。(田丹、黃英/ 文   視頻及圖片資料由黔江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