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鎮作為重慶雲陽縣的江南重鎮,在雲陽縣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新的一年裏,鳳鳴鎮確定了“城鎮建設提升年、鄉村振興突破年、産業融合拓展年、改革創新優化年”的“四個年”戰略部署,圍繞推動城鎮品質、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産業融合、服務水準等“四個著力”提能升級,打造“田園夢鄉”特色重鎮。
主動作為抓示範 積極實踐挖潛力
初春時節,鳳鳴鎮裏市社區的田間地頭,大型挖掘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平整土地,開溝挖渠,“小田變大田”,處處皆是繁忙景象。
“這些地過去多是雜草叢生的閒置撂荒地,經過機械化作業,把土層變厚了,把小塊地變成大塊地,加上水系、路係的配套建設,極大改善優化了土地的生産條件,為今後機械化耕種提供了保障。”正在地頭查看宜機化整治的村民説道。
裏市社區只是宜機化改造的一個縮影。目前,鳳鳴鎮已啟動面積約6000畝的宜機化改造及良田項目,探索人居環境管理長效機制試行辦法,助推農業轉型升級,繪就現代農業新圖景。同時,鳳鳴鎮還積極申報總投資達4000萬元的黎明村傳統村落保護髮展項目,以宗祠文化為切入點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提振區域經濟發展。
為加快土地宜機化整治,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鳳鳴鎮堅定“産業融合化、園區景區化、鄉村旅遊化”的路子,以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為目標,以抓好生態環境品質提能升級,抓好現代産業體系提能升級,抓好鄉村旅遊提能升級等多方入手,持續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
鳳鳴鎮副鎮長譚曉麗表示,今後,鳳鳴鎮將通過項目建設,對産業進行提能升級,突出主導産業,延伸産業鏈條,推動形成集康養旅遊、科普教育、綜合加工、文化體驗、生態迴圈農業于一體的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爭取用5年時間打造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拓展思路求創新 因地制宜助增收
新年新氣象,在鳳鳴鎮太地村的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現場,偌大的水庫映入眼簾,水庫下方河溝築壩成庫,將用來發展養魚、垂釣等産業,並通過半租賃半經營的模式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約15萬元。
資源與資金的良好碰撞,使得鳳鳴鎮的集體經濟發展得愈加健康,勢頭越來越好,通過盤活閒置資産和優質資源,現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的産業鏈條。“我們充分利用了‘資源+資金’方式,拓寬産業鏈發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形成一個迴圈式的産業鏈條。”太地村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安笑呵呵地説,馬上要對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進行分紅,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近年來,鳳鳴鎮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症下藥,盤活資源,將閒置資産資源變廢為寶,實現集體資産資源增值,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圍繞特色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嘗到産業發展帶來的“甜頭”,並創新模式,利用捆綁發展、村村聯動等思路,採取資金入股、投資分紅等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去年,鳳鳴鎮共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400萬元。
近年來,鳳鳴鎮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症下藥,盤活資源,將閒置資産資源變廢為寶,實現集體資産資源增值,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圍繞特色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嘗到産業發展帶來的“甜頭”,並創新模式,利用捆綁發展、村村聯動等思路,採取資金入股、投資分紅等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去年,鳳鳴鎮共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400萬元。
“我們將通過農村三變改革,推動集體經濟提能升級,培育出年經營收入超100萬的村2個,超50萬的村3個,超30萬的村6個以上,全部村實現15萬元以上的目標。”鳳鳴鎮組織委員譚小蜂説,在明確原則上,將堅持因村因勢施策,分類指導,立足實際,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資源,在加強監督方面,建立健全集體資産積累機制和內部管理監督機制,確保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鳳鳴鎮鎮長蔣龍輝表示,今年鳳鳴鎮的主要工作將圍繞四個方面展開:以建設市級特色小城鎮為契機,著力推動城鎮品質提能升級;以建成“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鎮”為目標,著力推動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提能升級;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智慧家居中小企業集聚區”為抓手,著力推動産業融合提能升級;以發揮黨建引領為根本,全方位推進微改革,著力推動服務水準提能升級。(鄭紅均、涂良雲/文,雲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