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鄉村換新顏 生活大變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22 16:11:55 編輯:肖方宇

image.png

保坪村新貌。阮瑞雪   攝

鄉村公路一路延伸,一個個農家小院煥然一新,村道巷道乾淨整潔,目之所及儘是鬱鬱蔥蔥的花椒林。2月17日,筆者走進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發現村子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生産生活大變樣,一幅“遠看有鄉愁、近看有巧思”的美麗風情畫卷徐徐展開,宜居宜遊宜業美麗鄉村呈現眼前。

居住環境大變樣

在保坪村新灣大院,幾棟嶄新的住房吸引了筆者的眼球,走近一看,道路兩旁種滿了應季的鮮花和綠植,每棟住房都是統一的黃色外墻配以紅色或黑色的琉璃瓦,每隔一段距離就放置有分類垃圾桶,路面整潔乾淨。

讓筆者驚喜的是,院子1公里內就有3家電商超市。筆者走進店內,米、油、紙巾、礦泉水等各類生活用品應有盡有,這讓村民購買生活物資變得更為方便。

保坪村一組村民李玉華在村子裏生活了二三十年,是村容提升的受益者,更是家鄉變化的見證者。

李玉華介紹,這幾年電商發展迅速,以前網上購物後,需要等趕集日再到村外的麻柳場去領取。如今,村裏開了好幾家電商超市,可以通過美團優選、興盛優選等APP在網上選購蔬菜、水果,東西一到就去就近的超市領取,店主空閒時還常常送貨到府,方便多了。“都是鄉里鄉親開的店,大家住哪都熟悉得很,服務也週到。”

李玉華家的兩層樓磚房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雖然和村裏的其他新房比起來稍顯陳舊,但好在房子的外墻是黃色,看上去也還算統一。房前的院壩裏,妻子張元先放了幾盆喜愛的植物,大門上高挂著兩個大紅燈籠,窗戶上貼著傳統窗花,門前小狗嬉戲,屋後西洋鴨(俗稱西鴨)小憩,年味猶在。

越説越高興的李玉華拉著筆者到他家裏參觀。筆者看到,客廳裏放著一個兩開門冰箱和一張大圓桌,房間收拾得乾淨整潔,沙發、衣櫃等傢具一應俱全,廚房裏裝上了燃氣灶和熱水器,柴火灶已閒置許久,居住環境有了極大改善。

保坪村位於鶴山坪上,近年來,鶴山坪鄉村振興綜合示範整治穩步實施,建設各具主題和文化特色的“九院九景”,並圍繞“四邊十里”穩步提升道路沿線品質,鶴山坪上近30平方公里區域人居環境、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煥然一新,鄉風民風更加文明。

基礎設施大變樣

花椒是保坪村大多數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曾經的保坪村交通條件不好,村民要把花椒運出村只能靠肩挑背扛,家家戶戶通水泥路是村民的共同心願。

通過長期努力,保坪村打破了全村交通瓶頸,基本實現了戶戶通公路。以前隨處可見的黃土路都被水泥路所代替,村民過去的期盼已經變為現實。

李玉華指著院壩前潔白的水泥路説:“年前農村公路就通到了我的家門口,親戚都來我家過年,熱鬧得很。”這條農村公路全長800多米,建好後解決了一個小組、70余村民的出行難題。李玉華還説,路修通了,村民們有的準備把土墻推了修成磚墻,有的計劃著把土瓦換成琉璃瓦,他們都對生活有了新的打算。

路修好了,飲水、燃氣、用電也是村民十分關心的問題。

“現在自來水通了、天然氣也裝上了,生活很滿足。”李玉華説,原來農村各方麵條件相對較差,用電不穩定,方圓1公里的村民共用一口井,每天都得挑水喝,煮飯炒菜要提前備好柴,冬天想經常洗熱水澡就更麻煩了。

這幾年,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一打開水龍頭就有白花花的自來水用,用電也比原來穩定安全了,家家戶戶通了天然氣,原來一到煮飯炒菜的時候就濃煙四起的情況不復存在,李玉華和妻子張元先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産業發展大變樣

“他鄉哪有故鄉好,故鄉更美更富饒。”這句話是對保坪村變化的最好印證。

發展産業是致富的關鍵。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花椒産業已發展成為保坪村乃至先鋒鎮的農業支柱産業,不僅讓昔日的荒地變椒園,更是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讓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冬天花椒進入休眠期,現在春季到了,花芽發得慢,這下面都是光桿,肥料下去後,能刺激花芽和新葉的萌發。”跟隨李玉華的腳步,筆者來到了他家旁邊的花椒地,他一邊給花椒進行葉面施肥,一邊介紹道。

李玉華算是保坪村的花椒種植大戶,共種植花椒5畝,去年由於管理不到位,收益只有3萬元。“今年管理得跟上了,下一步主要就是保花保果和防止蚜蟲,到了五六月份就可以豐收了。”

李玉華一直看好花椒産業。“幹花椒比鮮花椒更有市場,也更易保存。”今年,他計劃購入花椒烘烤設備,專門售賣幹花椒,收益4萬多元,這樣增加的收入正好夠買一套1萬多元的烘烤設備,一年就能回本。

另外,李玉華有三四畝水田,今年全部種成優質水稻“宜香2115”,該品種米質上乘,深受市場認可,價格比其他品種要高,收益可觀。

“在外面打工也要看運氣,好的時候一年能掙六七萬元,有時候一年只能掙四五萬元。”李玉華説,原來農閒時節在外打零工,一年收入2萬元左右,現在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家門口就能自給自足,還能照顧家庭,比在外務工強多了。(曾渝潔、阮瑞雪/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