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城口縣雙河鄉永紅村第一書記李佔毅又到村民劉躍雲家走訪。剛進屋,劉躍雲就拉著他的手説:“多虧了劉書記的幫扶,把我們這個家從懸崖邊拉回來!”
幾個月前,劉躍雲的妻子做腦瘤手術花光了家中的積蓄,在被識別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後,醫療救助、低保等一系列幫扶政策落實,讓這個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後,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至關重要。如何發現那些存在返貧風險的困難群眾?如何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措施?重慶探索建立“點上重點監測、線上專題監測、片上四級監測、面上大數據監測”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精準、高效、及時對處於返貧風險的群眾實施預警監測。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識別監測對象超過7萬人,相關幫扶措施也在逐步跟進。
重點關注三類人群
“目前,我市動態識別的19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但其中尚有一些脫貧戶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一些邊緣戶面臨致貧風險,一些農戶可能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他們進行幫扶,是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的必要舉措。
1月6日,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重慶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明確將建檔立卡已脫貧但不穩定戶(即脫貧不穩定戶)、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即邊緣易致貧戶)、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即嚴重困難戶)三類人群納入重點監測對象範圍。
“在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中,我們採取‘點上重點監測’,按照‘不落一村、一戶、一人、一項’的要求,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嚴重困難戶開展全面排查,實施常態化監測、動態化管理,重點關注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説。
基層幹部當起“監測員”
明確了重點監測對象,如何把這部分群眾找出來?基層幹部當起了防止返貧監測的“監測員”。
去年6月,李佔毅被派駐永紅村任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次入戶走訪,李佔毅就看見劉躍雲的妻子喻學兵病懨懨坐著,手上還端著一碗沒喝完的湯藥。喻學兵頭痛已持續了好幾個月。
“你們得去醫院做個檢查。”聽取了李佔毅的建議,劉躍雲帶著妻子到醫院檢查,發現妻子患有腦瘤。經過手術後,喻學兵的病情得到好轉,而醫藥費卻花了13萬餘元。雖然醫保報銷了7萬餘元,但剩餘6萬餘元的費用還是讓這個家不堪重負。
李佔毅多次走訪發現,劉躍雲一家七口,收入主要靠他在外地務工,每年能收入6萬餘元。妻子生病後,劉躍雲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明顯減少,與此同時他又需承擔妻子的醫藥費以及家裏的開銷,存在返貧高風險。去年年底,劉躍雲一家成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由李佔毅擔任幫扶聯繫人,對其進行重點關注。
基層幹部監測是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片上四級監測”其中一個環節。在鎮村幹部以及監測幫扶人等進行監測識別出存在返貧風險的人群後,由村級採集識別監測戶名單上報鄉鎮審核,再由鄉鎮組織住建、醫療、教育等部門人員聯合審核後報區縣審定,最終區縣鄉村振興局將上報名單與公安、財政、民政等部門進行核驗審定後,將符合條件的人員名單眼饋鄉鎮,錄入全國防貧監測資訊系統。
此外,我市還開展“線上專題監測”和“面上大數據監測”,通過廣泛調研走訪確定産業、就業、重病、意外四項專題監測內容,同時利用重慶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臺,動態掌握全市監測對象識別、幫扶情況。
據市鄉村振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識別監測對象25632戶77645人。
一戶一策有效防止返貧
找到監測對象及分析其風險點,為具體實施幫扶措施奠定了基礎。
在成為監測對象後,劉躍雲得到了一系列幫扶:縣衛健委啟動特殊醫療救助,在他自費的醫療費中又報銷了4萬餘元;鄉里為其辦理了一家七口的低保,每個月有3600多元;家裏三個孩子在享受學費減免的基礎上,每人每學期還能領到200元的生活補助。此外,今年村裏也為他安排了護路員公益性崗位。
像劉躍雲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南川區木涼鎮漢場壩村二社的脫貧戶羅仕勇,一直因病缺少勞力,靠著低保兜底脫貧。去年,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病逝後,兩個人的低保變成了一個人,生活捉襟見肘。鄉里將其納入監測對象,並把他享受的低保“升級”為五保與殘疾補助,每月領到的兜底保障費用從400多元增加到1000余元。
城口縣治平鄉新勝村村民徐少明原本穩定脫貧,但去年8月底的一場暴雨,讓其房屋成了D級危房。幫扶幹部了解情況後,為其爭取到臨時救助、購房補助等合計10萬餘元,用於其臨時租房和在鄉場上買房,及時消除了風險點。
按照“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目前我市累計消除返貧風險14816戶46756人。
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完善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保障數據、資訊聯動,實時更新,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蘇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