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區公共法律服務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凸顯

發佈時間:2021-12-28 16:37:0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2021年,廣安區司法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期待,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不斷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鄉村振興法治基礎,將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鄉(鎮)、村(社區),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強化服務平臺拓展

推動城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化建設,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建成“1+N”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法律諮詢、人民調解等各項業務。依託全區鄉鎮(街道)司法所建立了21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提檔升級悅來、花橋、興平、恒升4個法律服務工作站,整合法治宣傳、社區矯正、法律援助初審、人民調解等各項職能,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在村(社區),建立了274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選派29名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全區274個村(社區)簽訂法律顧問合同,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推動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成區調委會1個,鄉(鎮)調委會21個,村(社區)調委會274個,調解工作室14個,培養和發展人民調解員2400余名,專職調解員27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人民調解組織網路體系。

強化服務模式創新

推進“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全覆蓋,依託“12348”四川法網、12348法律服務熱線及“法潤賨州”APP廣安區頻道,及時傳播法治要聞和法治動態。在鄉鎮司法所聯動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微信群,司法所負責人為群主,邀請法律顧問、公證員、鄉鎮分管領導、各村(社區)三職幹部入群,及時解答涉及婚姻、繼承、侵權等問題,真正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群眾“零距離”。通過懸挂宣傳挂圖、發放便民服務卡、舉辦法治講座、入戶拉家常、村民壩壩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憲法、民法典、鄉村振興促進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護、農民工工資支付、民間借貸等法律法規,讓法律法規根植於人民群眾心中。2021年,深入基層農村開展法治宣傳35次,接受現場法律諮詢350余人次,張貼法治海報1000余份,發放法治宣傳資料20000余份,各類法治宣傳用品700余件,積極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強化法律服務供給

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範圍,將涉及婚姻家庭、教育、房屋徵收與補償、房屋品質安全、申訴、信訪案件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範圍,打造“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多級實體服務平臺,做到法律援助案件當天受理、當天審批、當天指派。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放寬經濟困難審查標準,確保需要援助的群眾“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在區級法律援助中心專設“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針對老弱病孤殘等重點對象,提供到府法律援助服務,提升法律服務品質。2021年,受理援助案件262件,提供法律援助4160人次。通過法律援助,為受援群眾挽回或避免損失55萬餘元。

強化矛盾糾紛調處

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機制,明晰三級調解組織的職能職責,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建立區調委會每月專項排查,鄉(鎮)調委會每半月定期排查,村(社區)調委會每週例行排查的調處工作機制,切實壓緊壓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責任。探索建立基層“公調對接”“訴調對接”“援調對接”三大聯動調處機制,通過在基層調解室建立法律援助聯繫點,依法維護基層群眾合法權益;通過在公安派出所建立調解工作室,及時化解群眾疑難糾紛;通過“訴調對接”,對經多次調解仍不能化解的矛盾糾紛,引導當事人通過訴訟程式解決問題。2021年,全區農村人民調解組織排查糾紛1000余次,預防矛盾糾紛100余件,調解矛盾糾紛3185件,成功調解3124件,成功率達98.1%;通過三大聯動調處機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154件,疑難糾紛280件,調解成功率達98.8%。  

強化法律服務管理

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對全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金城公證處開展了法律服務行業違紀違法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投訴和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全面排查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存在的管理漏洞,研究制定了堵塞漏洞的具體措施。引導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與政府法律顧問、參加化解涉法涉訴案件等公益法律服務,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引導律師參政議政,推薦1名律師當選為區人大代表,提名推薦1名律師為區政協委員候選人。搭建司法公證一站式服務平臺,建成佔地約7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推行公證“預約服務”“到府服務”“網際網路+公證”等便民利民措施,著力提升公證品質。(廖小兵、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