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書寫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發佈時間:2021-12-24 16:41:5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辦事辦證更快了,幹事創業更省心!

養老院的設施提升了,養老更安心!

老舊小區改造了,居民更舒心!

一個個民生故事,透著欣喜與溫暖。

“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市大足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生保障水準提升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穩,民心就穩,社會就穩。

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十四五”開局之年,大足區財政強力支援,有效增進了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水準日益提升。統計數據顯示,全區全年計劃項目375個,累計完成投資354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例超過80%。此次集中投用的項目25個,包括12個民生工程和13個重大項目,涉及教育、水利、交通、衛健等8個方面。

飯碗端得穩,民生之本根基牢。今年,龍石鎮新生村村民蔣有燕參加了鎮上舉辦的鄉村振興婦女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班,學習假發鉤織製作技術。培訓為期8天,46名學員不僅能免費跟從假發製作師傅學技術,每天還能免費享用一頓午餐。培訓內容緊貼工作實際,學員們既要學習假發鉤織技術,還要學習職場禮儀、企業文化等基礎知識。

“這個工作太適合我們了,鉤織技術不難,工作時間靈活,在家就能掙錢,還不耽誤幹農活。”蔣有燕高興地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全區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就業結構調整優化,就業品質顯著提升。

1月—9月,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2.78%,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應屆高校貧困畢業生實現100%就業。1月—11月,全區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2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53萬人。

保障水準升,政策給力實惠增。近日,大足區修訂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住房公積金制度擴面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擴大全區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範圍,支援職工解決基本住房問題、改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促進住房公積金制度惠及更多職工群體。

“以後,我們就能自主選擇公積金的存繳比例了,買房指日可待。”市民趙強充滿了期待。

安居才能樂業。今年,全區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7個,完成年度投資1.7億余元。推進城區三合、金星片區城中村改造,完成年度投資3.32億元,新建安置房、配套商業、功能用房等約18萬平方米。

社會關愛多,扶弱濟困兜底線。日前,2021年“暖冬計劃”啟動。今年,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出資34萬元,為全區1155名困境學子每人購買了一件愛心棉衣,並陸續在各中小學校發放。

在中敖小學的棉衣發放現場,孩子們一領到棉衣,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臉上笑開了花。“好久沒穿過新衣服了,很漂亮,真好。”中敖小學四年級學生梁詩雨拿到棉衣後摸了又摸,“我要留著過年穿。”

凡困必幫,有難必救。今年,全區社會救濟和臨時救助力度持續加大,救助供養水準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投入增加,進一步推動低收入群體生活改善。1月—9月,全區發放低保金、臨時補助等各類救助金1.9億元,惠及群眾4.6萬人。

民生改革舉措有力

“沒想到,在這車水馬龍的中心地段,能這麼快建起一座人行天橋。”市民高大爺家住香山美地小區,小區旁的人行天橋改造讓他對大足區委、政府整治交通“堵點”的決心大加讚賞。“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建設,以後我們過馬路,再也不用擔心了。”高大爺笑呵呵地説。

2021年,全區各級各部門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敢啃制約改善民生保障的“硬骨頭”,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順應了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

改革打通堵點,不斷疏解群眾煩心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不到1個小時就拿到了新執照,實實在在解決了我們企業的經營問題。”近日,大足區內某企業負責人來到市民中心區市場監管局註冊登記窗口辦理公司登記,在工作人員全程指導下很快辦好了公司執照。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的“頂梁柱”。今年以來,大足區不斷推進證照電子化、網上快捷辦理等“放管服”改革,市場主體準入、登出、辦事都更加便捷。截至日前,全區市場主體總量為85129戶,較上年底增長14.28%,市場主體新增10638戶。

改革瞄準難點,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教育是民生之基,關係千家萬戶利益。今年9月1日,總投資約7.5億元的海棠新城(職業)教育城1—3號項目——海棠幼兒園、香國小學、海棠中學投入使用,成為新城區“組團式”的教育方陣。

按照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目標,大足區不斷提升優質教育水準。今年,全區10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開展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達97.36%;建設48個規範個體心理輔導室,積極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訓8000人次;4776名大學生獲生源地助學貸款3682余萬元;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程,完成海棠二小等8所義務教育新(擴)建工程,新增用地270畝,新增校舍面積14萬平方米,新增學位9180個;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1%,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7.9%。

改革直擊痛點,持續緩解群眾揪心事。“多虧了‘華佗工程’,困擾我多年的咽喉疾病終於給治好了。”今年,“中國耳鼻喉領域第一人”韓德民院士來足坐診,患者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説。

患者口中的“華佗工程”是大足區引進的名家工作室,依託這樣一個工作室,不僅為大足區的醫務人員提供進修、科研、培訓等機會,還能組織專家每週到大足坐診及手術,借助“網際網路+醫療”,讓大足及周邊地區廣大患者可以就近享受到中國頂尖專家面對面的診療服務。

健康是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第一民生。今年,大足區在衛生健康領域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軟硬體實力,為全區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衛生健康服務。全年投資1.56億元,加快人民醫院業務綜合樓、中醫院綜合樓建設工程二期、第二人民醫院遷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宮頸癌檢查12008人,完成率達100.52%;乳腺癌檢查8023人,完成率達100.28%。在全市率先打造“婚檢+孕優”一站式服務平臺,完成孕優檢查3692人、婚檢11985人,婚檢率持續居全市前列。

民生保障品質更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9月初,50多歲的李女士忽然感覺到左眼視力明顯下降,看東西總是模模糊糊,但身體其他地方並無任何異樣。

在大足區人民醫院就診過程中,醫生發現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在電話請教銀海眼科醫院孔瑋教授後,醫生診斷李女士左眼為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經過電話另一邊孔瑋教授的耐心指導和區人民醫院醫生的細心診治,僅10余天,李女士的左眼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準。目前,全區已引進國醫大師廖品正工作室,全區公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立中醫科實現全覆蓋,26家基層醫療機構設立中醫館實現全覆蓋。

民生制度更加公平。全民有基本醫保。大足區醫保系統內納入兩病門診用藥保障人員為7.2萬人。在二級以下醫療機構使用集採藥品的“兩病”患者報銷比例100%。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功能互補銜接,有力確保“看病有制度保障”。

困難人群有特殊保障。農村貧困人口有兜底保障制度、常態化救助幫扶措施,覆蓋城鄉、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了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孤兒、殘疾人、農村留守人員等特殊群體有相應保障制度。

民生服務更加暖心。異地報銷不用跑腿。全面上線國家醫保資訊平臺,打破各省市醫保資訊差異壁壘,暢通數據互聯。全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院達到34家,覆蓋所有鎮街。西南五省跨省門診直接結算試點擴大到113家,高血壓、糖尿病特病門診可在3家區級醫院跨省使用。

老人生活更加便利。新增鎮級養老服務中心11個,建成完工6個、正在實施建設5個;村級互助養老點60個,已建成40個、正在實施建設20個。

民生保障更可持續。守護好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看護好每一筆“救助款”“慈善款”。截至11月,全區約談定點醫藥機構182家,追回違約違規本金734.7萬元。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一個個民生亮點,一項項民生制度,構成了大足高品質生活的美好畫卷。(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