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上學、醫療、就業……每個詞背後所隱含的內容,對於重慶江津人來説,都濃縮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
回眸過去的5年,以民生為要的發展理念始終貫穿于江津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明顯優化、社會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讓每一位江津人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力。
直面民生難點
辦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
今年,家住幾江街道城南社區綜合市場6號樓的住戶曹師傅,終於告別20多年的“爬樓時代”。上下樓是住戶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後一步,看似小事,卻與居民的幸福感密切相關。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江津區市場監管局等職能部門形成的老舊住宅增設電梯聯合會審制度,進一步優化了審批環節,配合街道社區完善管理模式,形成部門、街道、社區、物業等各層級聯動處理機制,為老舊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按下了“加速鍵”。
民生無小事,民生由無數這樣的“關鍵小事”組成。相比城鎮居民關注的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問題,對於農村群眾而言,暢通平安便捷的交通出行是他們最大的期盼。
打開江津區交通發展規劃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將城市與農村緊緊聯繫在一起。數據顯示,自“十三五”以來,江津區新增公交線路31條,優化19條,以幾江城區為中心,覆蓋幾江、鼎山、聖泉、雙福、德感、白沙、珞璜等鎮街、平臺的公交網路已基本形成,尤其是江津至璧山城際公交、江津塘河途經合江石龍至合江白鹿省際公交、江津至大學城同城公交等線路開通,為群眾出行提供極大便利。目前,農村公路扶貧項目已全面完成建設,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依託建成的各級路網,先鋒花椒、石蟆橄欖等富硒農産品暢銷全國,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瞄準民生熱點
高品質補齊發展“短板”
過去,民生停留在有飯吃、有學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層面。而今,民生更多意味著穩步攀升的收入、高水準的醫療服務、起跑線上的教育公平……幾年間,江津區聚焦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熱點,以民生“升級”助推群眾幸福“升級”。
2017年以來,江津區教育事業發展圍繞“人文江津·美好教育”目標願景,著力實施教育發展“黨建引領、基礎提升、品質提升、強師鑄魂、教育改革、教育民生、平安校園”七大工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成功入選首批60個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全市社區教育示範區。5年來,江津區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截至2021年,全區公辦園幼兒佔比達55.38%,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8.3%。創新實施“點名式”資助,精準資助實現幼兒園到大學全覆蓋,年均投入1.4億余元,惠及貧困學生30余萬人次,實現“無一名學生因貧困失學”的目標。
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像教育一樣,過去5年,江津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深化探索。2016年組織全區3家公立醫院實施以藥品零差率銷售為核心的綜合改革,受到國務院表揚激勵。2017年組織4家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和藥事服務費,結束60多年“以藥補醫”歷史。2019年組織全區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配套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1842項。2021年正式啟動區域衛生健康共同體“三通”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建立快速統一的應急響應機制和平戰結合高效轉換機制,構建起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救治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資訊響應率100%,法定傳染病報告率100%。在全市率先建立疫苗全程追溯管理系統,實現疫苗全過程可追溯管理,為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業連著千家萬戶,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讓許多在外打拼的遊子萌生了回鄉發展的念頭。在石蟆,“橄欖女孩”何春梅跳回“農門”,搭乘電商,帶領鄉親們“上網”闖市場。這不是個例,過去5年,江津區相繼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等創業扶持政策,同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舉辦創業大賽、創業成果展示推介會、大型人才招聘會,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得到充分保障。針對困難群體,江津區建立“區級統籌+鎮街幫扶+村社落實”三級聯動就業幫扶機制,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人,多渠道精準掌握脫貧人口、退捕漁民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意願、培訓需求,抓牢困難群體就業的“基本盤”。
回應民生痛點
幸福生活“一個都不能少”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現在我每月有低保金696元,還有殘疾人‘兩項補貼’140元!”
近日,家住石門鎮金龍村的肢體一級殘疾人冉啟明激動地説。
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津區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大力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使更多困難群眾感受到民生幸福。為了進一步規範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兩項補貼”發放工作,江津區優化辦事程式,切實保障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幸福是民生安全感,讓廣大市民享受到安居樂業的幸福。平安祥和的背後,是江津區大力推進“平安江津”建設。近年來,江津區紮實推進社會治安防控工作,通過抓基層“平安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同時,不斷加強和完善與群眾的溝通機制,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平安建設”的標準,並通過緊緊依靠群眾,建立社會化多元參與的治安防控網格工作機制,明確社會化治安防控網格任務,制定社會化治安防控網格流程。“有安全感”成了市民常挂在嘴邊的評價。
幸福是文體休閒在身邊。打卡博物館,聆聽古老文明的故事;走進圖書館,徜徉在書香的海洋;來到文化館,參與各種文藝活動……在江津,居民可利用公共文化資源豐富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滿滿。以西部第一成績獲評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江津,近年來全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建成設施網路完善、體制機制順暢、服務總量充足、供給形式多樣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後獲評中華詩詞城市、全市首個市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江津區已建成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體系,城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場館齊備;30個鎮(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符合國家等級標準;281個文化中心戶(大院)充分利用公共閒置資源,引入社會力量,解決了最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精彩、處處有特色”格局,讓“藝術即生活”成為居民的日常。
一件件民生實事接連落實,一幅幅民生願景變成實景,江津民生答卷繪滿幸福色彩。新的征程,江津還將繼續書寫更厚實的民生賬本、更生動的民生答卷,托起穩穩的幸福。
(易志慧、陳婷、龔金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