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高水準推進科技創新 賦能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1-12-23 17:02:24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珍珍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新區是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也是重慶創新資源最集中、創新活力最強的區域。今年,兩江新區把科技創新作為“一號工程”來抓,高水準實施“科創+産業”導向,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 張坤琨/攝)

平臺支撐強化創新示範

10月14日,“物質科學與大國重材”全國博士後學術論壇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

該論壇不僅是新材料産業領域的一場盛會,也是共謀製造強國大計,促進先進成果轉化和産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

促進科技創新,平臺的作用至關重要。近年來,兩江新區先後打造了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三大創新平臺,形成了從研發到展示再到應用的完整場景,高端要素加速聚集。

其中,兩江協同創新區瞄準新興産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累計引進大學大院大所40家,集聚高端創新人才1500余人,落地國家級、市級博士後工作站40個,累計立項各類科研課題150余項,轉化成果48項,培育孵化企業57家,並與重慶本地産業進行了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上半年,哈工大重慶研究院與廣域銘島、成都恩樂、重慶益源捷科、重慶鏡辰美科等22家高科技企業、投資公司及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及産品市場“痛點”,研究院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硬核技術,在人工智慧、精密裝備與技術、極端環境材料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禮嘉悅來智慧園打造“智慧生活的一天”,打造60個體驗場景、130個體驗項目,展現智慧化在高品質生活中的引領作用,豐富拓展“住業遊樂購”全場景集,精心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的美麗智慧灣區。

(禮嘉智慧公園 李莉/攝)

在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一幢幢創新樓宇聳立在山水之間,優美的創新環境讓這裡集聚了包括騰訊公司、豬八戒網等在內的6200多家創新創業企業,工業網際網路、汽車軟體、人工智慧、衛星網際網路研發應用等産業鏈條不斷壯大。

以高端平臺為載體、多渠道引進創新要素的做法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重慶創新能力最活躍的區域,兩江新區正先行先試,加大對全球一流的專家學者及科研機構的引進力度,促進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率和科研人才培養,目前來看效果明顯。

除了三大創新平臺之外,兩江新區還依託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的優勢,構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建成市級及以上雙創載體39家,累計孵化企業3000余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孵化器數量居全市第一。

不僅如此,兩江新區還在積極提升創新供給能力。包括騰訊西南區域總部、吉利工業網際網路全球總部等已經落戶兩江新區,龍頭企業引領、中小型企業支撐、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的格局加速形成。

“科創+産業”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

而在今年,兩江新區一口氣連續發佈了包括《兩江新區關於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 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兩江新區打造産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1—2023年)》《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2021年重點任務》等1+2政策體系,硬核推動科技創新。

産業創新是其中的重點。“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必須解決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因此我們堅定‘科創+産業’導向,構建政、産、學、研相互賦能的科技創新生態。”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飛説。

(兩江協同創新區 張坤琨/攝)

僅有100多名員工的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超高精密3D列印系統,最高精度可達2微米,而同行企業能達到的精度水準一般是50微米。公司負責人鄒斐説,此前這一先進技術在國內應用有限,曾讓企業很苦惱。

為鼓勵新技術應用,兩江新區建設技術共用平臺,將摩方的3D列印技術開放性地提供給企業及院校使用,降低了客戶使用新技術的門檻;另一方面依託落戶的40家科研院所聯合企業攻關下一代精密列印技術。重慶摩方因此很快打開了市場,並獲得了今年全球光電科技領域大獎。

不僅如此,兩江新區還找準科技研發和産業發展的結合點,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政府統籌作用,形成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格局。

同時,兩江新區還在加快傳統産業創新發展,推動汽車、電子等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

今年前三季度,兩江新區高技術製造業産值增長26%,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53%。

其中,依託“六國九地”的研發佈局,位於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已經成功掌握500余項智慧化核心技術和近400項新能源核心技術,推動其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之一。今年前11個月,長安汽車銷量已經突破了200萬輛。


(長安汽車生産線 企業供圖)

傳統製造業不斷創新提升的同時,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集聚。以機器人産業為例,目前兩江新區已引進機器人本體製造和系統整合項目近30個,基本形成集研發、應用和服務於一體的機器人以及智慧裝備産業鏈,同時自主研發了22款機器人,建成了14條自動化示範線。

今年以來,兩江新區紮實推進産業功能區建設,大力實施“鏈長制”,同時還面向智慧網聯等8大産業方向組建了産業創新聯合體,産業發展高品質發展勢頭愈發強勁。

數據顯示,兩江新區已經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18家,市級研發平臺342家。在此推動下,新區今年高技術製造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53%,高於全市平均水準約20個百分點。

創新活力迸發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創業人數的大幅增加。截至目前,通過開放引才引智,兩江新區已經匯聚包括院士等高層次人才346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83.6萬人。

李潔表示,兩江新區將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創+産業”為導向,強化産業、人才、生活、生態“四個協同”,探索“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引領+高校院所參與”的協同創新路徑,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科技創新動能。

川渝兩大國家級新區攜手推進協同創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今年4月,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聯手成立了八大産業旗艦聯盟,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科技創新産業聯盟。

按照規劃,科技創新聯盟將依託成渝兩地科技創新豐富資源及自身優勢特色,共同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協同創新驅動發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協同創新中形成合力,增強國家科技創新競爭力,為成渝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援。

(兩江協同創新區 張坤琨/攝)

在兩大國家級新區的推動下,兩地的創新企業、科研院所等也互動頻繁。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該校在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分別佈局了重慶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學地方研究院管理處處長徐兵,同時擔任重慶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的院長一職,還在本校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川渝研究院。

為了最大限度強化協同創新,上海交通大學創新管理體制,兩院負責人互相任職,如川院副院長王博任重慶院投資總監,劉偉同時任川院和重慶院院長助理等等。

不僅如此,兩家科研院所還聯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川渝先進推進技術研究中心、輕量化創新中心、智慧製造創新中心等。以輕量化創新中心為例,重慶研究院基於兩江新區製造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的産業特點,成立重慶供應鏈中試平臺,負責材料的中試,並協調所有的供應鏈資源。四川研究院重點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負責材料理論研究,包括高導熱材料、免熱處理材料的理論模型建立等。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天原集團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展開闔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吳鋒院士團隊在新能源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及人才優勢,利用屬地的區位交通、産業基礎、資本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同時融合天原集團的技術優勢,開展先進正極材料的聯合研究開發,攻克鋰電材料新技術難題,儘快落地研發成果。

優化環境打造優良創新生態

目前,兩江新區正進一步培育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打造全要素、全鏈條生態系統。

一方面,結合“放管服”改革,兩江新區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成渝地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等試點,並攜手渝北區、北碚區、江北區等實現“四區通辦”,一流營商環境加速形成。

其中,第一批“四區通辦”事項清單,涵蓋了市場監管、建設、社保、稅務等12個部門、21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法度提升了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獲得感、滿意度。

(兩江新區政務中心  彭麗樺/攝)

同時,兩江新區還在著力推動雙創生態升級,並初步形成了融資方式多樣、科技服務質優、産權保護嚴格的創新創業環境。

2020年1月,兩江新區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打造百億級科技創新投資基金群,促進供給體系、需求體系、金融體系三角框架相互支撐更加適配,形成“政産學研資用”協同創新的生態鏈。

依託這所有的科技金融産品,兩江新區將通過強化科技供給體系建設,滿足産業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中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截至目前,已經有613家科技型企業累計獲得貸款17億元。

此外,為進一步營造更加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兩江新區還聯合重慶大學舉辦了明月湖科創實驗班,在今年重磅推出了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並在今年舉辦了“智匯兩江”活動300多場,逐漸成為創新創業者“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三夢之地”。( 謝力    圖片由兩江新區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