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品質發展新動能蓄勢發力

發佈時間:2021-12-22 10:42:42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李柯佑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重慶聚焦“科創+産業”打造重要創新策源地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加快推進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夯實科技創新中心“四梁八柱”,科技創新保持持續向好勢頭,高品質發展新動能不斷蓄勢發力。

創新平臺提質發展

形成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格局

走進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以下簡稱“生物資源庫”),可以看到,一台臺血液樣本存儲設備正在安靜運作,密閉環境下,智慧機器人正代替人工進行一系列複雜的操作。

由中國科學院和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共建的生物資源庫,於今年9月揭牌投用。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儲備項目,未來,它將分期建成全球最大的用於精準健康研究與數據共用的千萬量級資源庫。

不僅是生物資源庫,一年來,超瞬態實驗裝置、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一批大裝置、大平臺、大院所落地,建成投用或加速建設,讓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與此同時,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打造由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共同參與的“科創+産業”創新集群,以“産”為主導,“學”“研”為基礎,突出“用”字當頭,打通協同創新全鏈條,推動一批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産業化。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也有新進展。今年6月,長江模擬器在廣陽島落地。未來,它將建成國內外首個大型流域水系統綜合模擬與調控科學裝置,成為長江流域智慧管理強有力的“核心大腦”。

此外,我市14個高新區成功引入薩博電動車産業園、中國大唐屋頂光伏發電、吉利科技等一批重大科技産業項目,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産業,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提升。

“加快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培育加速科技創新的主引擎,我市正推動形成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格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

創新主體加速集聚

引進類新型研發機構與本地産業融合發展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投用4個月來,已部署落地了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1個中心”,以及數值計算、中醫藥大數據、智慧醫療等“12個實驗室”,並組建了80多人的高水準研究和管理團隊,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佔比70%。

這“1個中心+12個實驗室”,背後對應的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資訊管理系等10個院係強大的創新資源。

已經落地的引進類新型研發機構加快發展,其他高端科技創新資源也在加速集聚。

今年以來,我市已與南京大學、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等16家高校、科研院所簽署合作協議。截至目前,累計引進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科學家團隊104家(個),落地建設研發機構64家,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3000余人,加快實現與本地産業融合發展,在空天技術、積體電路、無人駕駛、生物醫藥等領域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搶佔未來科技競爭優勢的新路徑。

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也在蓄勢發力,釋放創新活力。

由重慶禾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固特佳熱致調光中空玻璃,在今年智博會上亮相。這款玻璃很“聰明”,可以在-20℃到70℃之間自由設置“記憶溫度”。夏季,當室溫超過“記憶溫度”,玻璃會通過霧化把室溫自動降低。冬季,如果低於“記憶溫度”,它又會變為透明狀態,讓更多溫暖的陽光進入室內,使室溫上升。

“這其實是我們研發的自組裝熱致調光材料為基礎的智慧遮陽系統在建築上的應用。”禾維科技研發副總監曾凱介紹,該智慧遮陽系統已經在國內超過100個項目中應用,總應用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這讓禾維科技也成為國內智慧遮陽的領軍企業。

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鏈條,構建科技型企業孵化培育體系。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新增科技型企業10213家,較2020年底增長39%,全市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達到36685家。我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5000家。

創新生態不斷優化

首批示範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帶動10余所大學競相發展

上個月,重慶市先進輕金屬研究院通過專家委員會評審,將落戶沙坪壩區金沙星座·科創園。

該研究院將集聚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為代表的專家團隊200余人,立足於輕金屬材料科學的前沿問題和應用基礎問題,打通技術鏈、産業鏈,構建創新鏈和價值鏈,實現輕金屬産業上下游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發展。

金沙星座·科創園位於沙坪壩區濱江路重慶大學老校區旁,原紅岩縫紉機廠舊址。上世紀90年代,紅岩縫紉機廠倒閉,留下佔地90余畝的閒置廠房,後來入駐舊廠房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做陶瓷生意的小門店。經過改造升級,如今,這裡已經吸引了一批科技企業入駐。

而這也只是我市推進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的一個縮影。據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首批示範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加快推進,帶動重慶理工大學等10余所大學和相關區域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形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累計搭建創新平臺65個,入孵企業團隊3275個,孵化企業746家,帶動4852名大學生創業就業。

此外,我市還加快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優化科研項目組織實施方式,聚焦生態環保、汽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和現代農業五個領域,組織發佈了兩批“揭榜挂帥”項目榜單任務共7項,經費投入總額6200萬元,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競爭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創新活力。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創新服務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力量佈局、要素配置、成果轉化體系化協同化,厚植創新創業社會土壤,將進一步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和社會創造活力。”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

數讀·重慶科技創新>>>

28.7%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高技術産業和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1%和22.7%,分別佔工業增加值的19.0%和28.7%

36685家 截至今年11月,我市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36685家,較2020年底增長39%;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5066家,較2020年增長20%

65個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首批示範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帶動重慶理工大學等10余所大學和相關區域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累計搭建創新平臺65個

(重慶日報記者 張亦築、數據來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