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珙縣:把準全會“方向盤” 係好教育高品質發展“安全帶”

發佈時間:2021-11-30 16:47:3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備受矚目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全會著重提到的“高品質發展”令人關注,珙縣教育如何乘勢而上,把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轉化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強大動力?珙縣教育人給出了答案:把準全會“方向盤”,係好教育高品質發展“安全帶”。

民生卷:持續投入教學設施“高裝備”

清晨第一縷陽光,伴隨著朗朗讀書聲,鋪灑在珙縣實驗小學的林蔭小道上,放眼望去,設計新穎的教學樓,綠色的草坪、濃厚的文化氛圍,加上設施完善的教室配置讓人眼前一亮。“家門口就有這樣的好學校,讓孩子們能接受優質的教育,我們心滿意足了。”前來送孩子入學的家長劉女士高興地説道。


image.png
珙縣中壩教育組團   楊帆 攝


珙縣實驗小學是珙縣金河教育組團新建的一所小學,2021年投入使用,佔地44畝,綠化面積8000多平方米,可提供學位2000余個,有效解決城區孩子們的入學難題。

據珙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郭剛介紹道:“借災後重建的機遇,珙縣縣城的教育佈局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中壩教育和金河教育“兩大教育組團”。全縣共完成災後重建項目13個,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投資94569萬元。建成投用幸福宜賓十大工程‘134中心城鎮幼兒園項目’13個。下一步,珙縣將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引領,啟動上羅中學、孝兒中學、杉木樹中學改擴建等12個總投資2.6億元的重大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

截至目前,珙縣現有法人學校55所,其中普通高中學校2所(省二級示範高中1所,普通類完全高中1所),中職學校1所,單設初中11所,小學校24所,幼兒園1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另有民辦幼兒園82所,民辦教育機構23所。

師資卷:隊伍建設教育水準“高品質”

“吳老師的課在教學設計上對內容的把控值得我們借鑒,劉老師的課堂活躍,孩子們積極性很高。”11月24日,珙縣上羅鎮小學的“同課異構”活動中,老師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


image.png
四川省李敏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李敏在教學中   楊帆 攝


上羅鎮小學黨支部副書記黃之前介紹,“同課異構”是由不同的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相同的內容,讓老師們互相學習好的教學經驗,這是上羅鎮小學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一種手段之一。此外,該校還採用走出去、引進來、師徒結對等方法多方位構建教師成長平臺,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為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珙縣構建了“上聯高校、橫聯同行、下聯基層”的“三聯”培訓模式,現已擁有正高級教師3名,省特級教師5名,省骨幹教師36名,市級優秀、骨幹教師217名;擁有1所省級名師工作室。2021年,新聘名校長3名,名班主任3名,名教師8名。已完成“國培計劃西部項目”,現正組織新一輪“國培項目”新教師助力培訓工作。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後,珙縣將加快實施“教育品質提升”工程、教師“安身安心”工程步伐,讓更多的教師紮根珙縣、服務基層、安身從教。

珙縣一中教師李書永説:“原本想留在一線城市的學校,但看到家門口就有這麼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平臺,讓我毅然放棄一線城市,選擇成為珙縣教育的一員,確定這裡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地。”

公平卷:兩項改革教育公平“高成效”

“這個團隊,大大地縮短了我的成長週期。”珙縣孝兒中學教師蘭霞很有感觸地説道。

蘭霞是原珙縣恒豐鄉中心學校初中教師,作為學校唯一的一位道德與法制教師,在業務上沒有可以學習、探討的對象,進步很慢。兩項改革以後,恒豐鄉初中部合併到了孝兒鎮中學校,在新的學校,有不懂的地方,有人幫著解惑;出去賽課,有人為她“出謀劃策”……蘭霞説:“現在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再是孤獨地單打獨鬥,而是找到團隊,有了依靠,成長很快。”

蘭霞的學生楊思琪告訴筆者:“以前在恒豐鄉中心校,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考試只要進入前5名就沾沾自喜,現在到了孝兒鎮中學校,才知道自己原本引以為傲的成績根本不值一提,這種壓力促使我更加努力學習。更讓我滿意的是,在這裡我們能接受專業的音、體、美教育,課外活動也豐富多彩,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跳出井口的井底之蛙,看到了廣闊的天空。”

“兩項改革”帶來的紅利原不只是這些,珙縣孝兒鎮恒豐鄉小學校校長袁仕均告訴記者:“初中部合併到孝兒鎮中學校以後,除了便於管理以外,學校的校舍資源閒置下來,離家遠的孩子就可以住校了,特別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説,不但安全有了保障、對於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有積極的作用。”

“兩項改革”集中了師資、節約了資源,逐步解決教育散、小、亂,不成規模,難以示範帶動的短板,最大限度地優化學校佈局,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截至目前,全縣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撤並10所,村級小規模學校撤並22所。    

人人享有優質公平的教育,是老百姓的期盼,更是珙縣縣委縣政府的莊重承諾。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後,珙縣將用黨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來鼓舞鬥志、明確方向,按照“高中進城、初中進鎮、小學相對集中、寄宿制管理”的總體思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將“大班額”化解,讓“擇校熱”降溫,把優質教育“蛋糕”不斷做大。  (單華燕、陳爰睿/文 楊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