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退耕還林綠了山川富了民 花椒種植技術上升為國家標準

發佈時間:2021-11-30 16:47:3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吳婕

日前,國家林草局發佈《退耕還林還草實用模式》一書,向全國推廣100個具有良好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退耕還林還草典型模式,“江津退耕還花椒典型模式”成功入選。

退耕還林20年來,江津推動18萬畝坡耕地變花椒林,扮綠帥鄉大地,促進椒農增收,42項花椒種植技術上升為國家林業行業標準。

2002年以來,江津對38.5萬畝耕地實施退耕還林,涉及215個行政村45萬農民。“江津是‘中國花椒之鄉’,九葉青花椒作為本土良種,根系發達,保水、保土能力強,兼具生態與經濟兩種林木屬性。退耕種花椒樹後,農民不僅享受生態林國家補貼,還可以賣花椒增收。”該區林業局生態修復科負責人阮林説。退耕還林之初,江津便結合實際探索退耕種花椒。

花椒經濟價值較高,但傳統的種植模式存在病蟲害多、産量少、採摘難等問題,與之相應的栽培管理技術當時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退耕種花椒的過程中,江津走上了一條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以花椒矮化豐産技術為例,推廣該項技術前花椒樹普遍高3米以上,畝産不超過300公斤,採摘難度極大,群眾退耕種花椒意願並不高。”該區花椒種植專家、高級工程師肖國林告訴記者。2002年,肖國林牽頭開展花椒矮化豐産技術攻關。經過反覆試驗,他發現帶枝採摘不僅可以控制花椒樹生長高度、提升花椒産量,更大幅降低了採摘勞動強度。2006年,該項技術在江津全面推廣,花椒樹生長高度被控制在1.5米以內,畝産成功穩定在650公斤左右。

經過20年摸索,江津總結出包括良種繁育、整地、施肥、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全流程在內的42項技術,其中6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經批准,42項技術全部上升為國家林業行業標準,填補了國內花椒種植管理技術空白,給全國花椒産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

羅南超是石門鎮白坪村的花椒種植大戶。他透露,以前地裏種紅薯、玉米,每畝每年收益不超過1500元,種花椒收益超過8000元。

退耕種花椒讓江津椒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江津退耕種花椒面積已達18萬畝,在“江津退耕還花椒典型模式”帶動下,全區已形成57萬畝花椒種植規模,2021年産量約30萬噸,産值約34億元。通過退耕還林與産業發展相結合,江津真正實現了“退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郭開星、李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