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守住“老城”記憶 留下十八梯傳統風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30 16:51:41 編輯:李柯佑

幾段老臺階,一段“舊時光”。在重慶市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內,那條依山而建的十八層老臺階還在,人們上上下下,走走停停,記憶和鄉愁被勾起,開始追憶似水年華。

曾經,這幾段老臺階是為減輕人們一口氣爬長石梯的勞累而建;而今,它變成了時光的“穿梭機”。老臺階沒變,還是舊日模樣,變的是人的心境。

這條銜接重慶上半城與下半城的紐帶,在建設過程中是如何將人們的記憶和鄉愁留住的?就讓我們跟隨項目承建方,聽聽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華彩背後的匠心。

image.png
十八梯供圖

臺階穿“鎧甲”建築加“支撐”

保護“老味道”

給十八層臺階穿“鎧甲”,一穿就是三層,這是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對這段“記憶和鄉愁”的保護。

“最底層是防水布,中間層是絕緣橡膠墊,最外層是防腐木,這些都最大限度地防止油漆、硬物、施工等對其造成破壞。”項目技術主管任小軍向筆者揭秘,為了更好地保護臺階,施工時建築材料運輸採用的全是手提肩扛的傳統方式。此外,臺階兩側還裝了雨水收集口,埋了管道,以此解決臺階的排水問題。

對於傳統風貌建築的保護,項目部也採取了加固的形式保留原有建築風格,讓建築在留住“記憶和鄉愁”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機。比如十八景之一的“巴渝人家”,外立面就未動分毫,只是在施工中用型鋼格構柱和型鋼腰梁對外墻進行了支撐加固,重新在建築內部修建了框架結構。

坡地建築群還原斜屋面

展示“老重慶”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依山而建,建築在山腰次第展開,這是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的標誌性存在。要保留這份老重慶的味道,建築群的施工建造自然無法繞開這70米左右的坡地高差。任小軍説,因為坡地建築無法進行場地的精平,所以建設過程中只有依順序逐一施工。“我們只有在建完一棟後才能開始另一棟建築的建設,因為兩棟建築具有高度差,而且大型機械完全沒辦法進入。”

就這樣,建築“群像”在層層設計、步步建造、精細落實中隨山勢層層疊疊。細看之下,青磚黛瓦的建築斜屋面也是對過往的又一份訴説。“跟其他項目不一樣的地方,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是由非常多的斜屋面組成,而且坡度達到了50%的傾斜角度。”任小軍説,斜屋面造型複雜、陰陽角多、成型慢,對混凝土品質控制和防水保溫要求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對混凝土的流動性進行較為嚴格的控制。比如,對於混凝土的出廠、抵達施工現場、在施工現場等待的時間都有嚴格要求,以防混凝土硬化。

讓市民在這裡找到回望的憑證,讓遊客在這裡看到一座城的過去。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一直用心延續著原有的“七街六巷”街巷格局和肌理,嚴格保護著原有的堡坎、陡坡、老樹等“記憶和鄉愁”,堅持原位置、原高度、原尺度保護修繕老建築,用精雕細琢向市民展示著“老重慶、真山城、新生活”的獨特體驗。(李一/文 圖片由十八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