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破解治理難題

發佈時間:2021-11-25 10:17:02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珍珍

前不久,渝中區中山二路社區一化糞池出現堵塞。以前,像這樣無物管的老舊小區出現類似問題,社區“看得見、管不到、沒錢管”;而這次,中山二路陽光物業服務中心及時召開“五方聯席會”,迅速解決了問題。這得益於渝中區以“黨建+物業”管理模式成立60多個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實現全域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這個例子,可謂重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去年5月,我市萬州區等27個區縣被納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其餘14個區縣也被納入市級試點。一年多來,我市以現代化為目標,以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聚合力、驅動力、治理效力為著力點加快推進試點改革,有效破解了一批治理難題。

完善治理架構提升聚合力

在三峽庫區,萬州吳家灣社區鐵路還房小區,新裝的路燈照得上百戶居民心裏亮堂堂。因當初建設標準低,小區院壩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黑漆漆。在試點改革中,當地創新推出“樓棟工作日”機制,黨員、幹部下沉樓棟聽群眾訴求,解決了居民煩心事。

據了解,萬州區的“樓棟工作日”機制,在區級層面由8名區委常委、副區長分別包片1-2個街道,11個區級部門各包1個街道,整合街道內“兩代表一委員”、居民代表、樓棟長等力量,推動基層黨建、居民自治、平安穩定、文明素養、發展環境等“五事共抓”,推行“四進走訪”“四事四辦”等治理機制,打通聯繫群眾“最後一米”。

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通過市級強統籌、區縣強主戰、基層強固本的思路,不斷完善市域社會治理架構,持續提升治理聚合能力。

在市級層面,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和副組長的平安重慶建設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領導小組及市域社會治理組,加強市級統籌。市委將試點工作列入常委會重點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體系,實化細化為108項具體目標任務和6項負面清單,逐一分解落實到37個市級責任單位和各試點區縣。

在市域社會治理試點的區縣主戰場,區縣、鄉鎮(街道)相應建立領導小組。各地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黨建向網格、小區、院落和新興領域延伸,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不斷加強。合川區、九龍坡區等地研發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任務推進資訊管理系統,以智慧化手段實行目標管理,打表推進。

創新治理方式增強驅動力

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創新政治、綜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方式,切實增強治理動力、能力和活力,在我市市域社會治理試點中正成為一種內在驅動。

圍繞增強政治引領力,相關試點區縣堅持落實鄉鎮(街道)黨(工)委統攬全局、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推動黨組織把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統領起來。如,渝中區全覆蓋成立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中心“三方聯動”工作機制。

圍繞激發自治內生動力,通過深化基層協商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推廣“三事分流”“一事一議”等制度,廣泛開展平安鄉鎮、村社區創建活動,普遍推行積分制,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內生動力。奉節縣每年拿出1700多萬元,在村(社區)設立積分銀行,形成“事事可積分、處處能積分、個個想積分”機制。

圍繞強化法治保障力,南川、綦江等地探索建立社區“法律診所”,選派律師、法律工作者定期“坐堂接診”,讓群眾在家門口接受專業法律服務

圍繞發揮道德教化力,我市各地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把社會所提倡的道德理念和法治觀念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尊法守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圍繞強化智慧支撐,我市基本構建起社會治理“管雲、管數、管用”體制機制。雪亮工程已聯網整合多個行業部門視頻圖像資源,智慧法院、智慧警務、智慧司法、智慧信訪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各地也在不斷探索和深化場景運用。

優化制度提升治理效力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改革中,我市堅持把是否有效解決突出問題,作為檢驗市域社會治理的試金石,提出運用制度威力解難題、補短板、防風險。

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固化經驗基礎上推動制度化,我市堅持“做在前面、做在平時、做在基層”,探索形成了堅持“見人、見事、見地點”抓動態排查,“定人、定責、定措施”抓責任落實,“態度要堅決、速度要快、力度要大”抓研判處置的工作法。同時,還制定出臺《全市風險入庫標準和風險評估標準(原則)》,實行風險要素管理。

同時,市級層面還積極推動銅梁、黔江等8個區縣新成立區縣級綜治中心,支援江北區出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意見、渝北區出臺社會治理類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辦法等。不少區縣探索出很多富有成效的制度、模式,在基層實踐中得到有效驗證。市級層面推動“訴調”“警調”“訪調”對接制度,進一步健全了矛盾糾紛大調研體系。

一年多來,全市堅持城鄉一體推進試點改革,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快形成。試點改革以來,全市八類主要案件立案數、信訪總人次和各類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下降。2020年群眾安全感99.17%,創歷史新高。(王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