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爭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示範區

發佈時間:2021-11-23 16:20:2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夏婷

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公開發佈。重慶市大足區深入貫徹《綱要》關於“建設與成都相向發展的橋頭堡”有關要求,突出文旅特長、産業特色、民生特質、區位特點,深化毗鄰地區協同聯動,推動文旅共榮、産業共興、服務共用、城市共聯,爭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

推動文旅共榮

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文旅融合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文化順其自然地融入到旅遊景點中,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遊客。共建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需要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加快文旅融合、城景融合,提升文旅影響力和“含金量”。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建文旅聯盟,凝聚合力打響“巴蜀文旅”品牌,與眉山、樂山、都江堰等7個縣(市、區)簽署文旅融合發展協議,共同發起成立“巴蜀世界遺産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

共謀石窟寺整體保護利用。開展國家級科研項目3個、省部級項目11個,與敦煌、雲岡、龍門建立“中國四大石窟”聯盟,聯合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和安岳石刻文物保護中心開展川渝地區及南方潮濕環境石質文物保護研究工作。聯合四川美術學院成立大足學研究院,共同培育文化遺産高水準研究人才。目前,大足石刻人才隊伍專業涉及考古等20多個領域,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

共推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成立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共推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共塑區域文化旅遊精品、共促“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等任務。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共同推出“情定巴蜀—資足常樂”區域文旅標識,互邀參加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和賽事節會等10次,實現年互送客源近百萬人次。

推動産業共興

打造特色産業集聚地

大足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圍繞“工業強區”戰略,重點發展五大特色産業集群,推動大足區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特色産業新高地。立足“橋頭堡”城市定位,著眼“智慧化、高端化、綠色化”,突出文旅特長、産業特色和創新驅動,加快打造文創、五金、汽摩、智慧、靜脈等産業集群。

協同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搭建合作平臺,牽頭成立成渝軸線智慧製造聯盟,打造中國西部電梯生産基地。建成西部最大的智慧網聯汽車試驗基地,深化與成都、綿陽、內江等靜脈産業園區合作。大足高新區與資陽高新區成功獲批首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共同實施以企招商,雙錢、樂琺、南俊等60多家企業發佈需求資訊900余條。

協同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科學編製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大足+安岳糧藥合作示範園規劃,引進7家農業龍頭企業落戶園區,打造成渝地區鄉村振興“樣板間”。依託55萬畝優質糧油基地,落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

協同培育雕塑文創産業基地。以石刻為核心,建設“石雕産業+石刻文化+石刻旅遊”綜合特色文創園。以産品為中心,佈局雕塑創意設計中心、文創産品設計與研發基地,圍繞“佛足”“六道輪迴”等石刻經典造像開發文創産品400余種。聯合安岳共建石刻文創園區,打造雕塑共用産業園、西部石雕石材産業園。

推動服務共用

建設宜業宜居城市

今年以來,大足區圍繞全區“4433”發展思路,統籌狠抓“區域融合發展、城市建設更新、住房保障改善、行業監管培育”四項重點工作,持續用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齊心協力推動教育發展。優化教育政策,制定出臺川渝毗鄰地區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確保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細化教育合作,牽頭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 (區域)職業教育聯盟,協同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開設民間傳統工藝、旅遊服務與管理等22門特色課程。深化教育交流,積極參加成渝地區“雙城古道教育協同發展聯盟”等交流活動10余次。

同心合力深化醫療養老合作。共促異地就醫結算同城化,推動全區34家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全國異地結算平臺。深化醫療領域技術合作,加入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專科聯盟”,建成韓德民、石學敏等8個醫學院士工作室和國醫大師工作室。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共建共用,開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122個重點村(社區)推行農村社區互助養老模式。

凝心聚力促進就業創業。建立就業服務協作機制,成立大足區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實現就業崗位資訊互認、共用、聯合發佈常態化。共用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與雲貴川等地合作搭建創業導師庫、創業項目庫,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創業培訓服務23場次,培訓人數達3000余人次。(夏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