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培育六大溫泉集聚區:
●縉雲山—北溫泉高品質綜合集聚區
●南溫泉文創旅遊集聚區
●東溫泉鄉村旅遊集聚區
●西溫泉科技康養集聚區
●墊江臥龍巴鹽康養旅遊集聚區
●環金佛山山地溫泉康養集聚區
重慶擁有世界頂級溫泉地熱資源,被評為“世界溫泉之都”。11月16日,來自市文化旅遊委的消息,我市發佈《重慶市溫泉旅遊發展規劃——世界溫泉之都品牌提升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將培育六大溫泉集聚區,進一步打好“溫泉牌”,建設世界一流溫泉旅遊城市和溫泉療養勝地。
到2025年全市溫泉旅遊綜合收入將達200億元
據介紹,我市範圍內已探明的溫泉分佈區域有1萬平方公里,已探明溫泉水儲量為5.6億噸,日可開採溫泉資源量為121萬噸。現有溫泉資源單體163處,溫泉總出水量32.85萬立方米/天,實際利用總量為8.35萬立方米/天,僅佔總量的25.42%,開發利用空間較大。
在溫泉資源分佈上,我市呈現出全域性和集聚性兩大顯著特點。全市除渝中區外,所有區縣均有資源分佈。從“一區兩群”空間格局看,主城都市區有溫泉資源點139處,佔比高達62.05%;渝東南區域有溫泉資源點53處,佔比為23.66%;渝東北區域有溫泉資源點32處,佔比14.29%。
目前,全市溫泉旅遊産品以休閒旅遊型為主,産品形態有溫泉度假村、溫泉酒店、溫泉水樂園、溫泉水療會所、溫泉民宿、溫泉山莊等多種形式,擁有五星級溫泉企業3家,溫泉類A級旅遊景區13家。
按照《規劃》,我市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成世界一流的溫泉旅遊城市和溫泉療養勝地。到2025年,全市各類溫泉旅遊項目達到60余家,年接待遊客約2000萬人次,溫泉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200億元;到2035年,全市各類溫泉旅遊項目達到120余家,年接待遊客約5000萬人次,溫泉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800億元。
重點發展都市溫泉核心區形成輻射帶動效應
目前,重慶溫泉旅遊發展雖然取得不錯成績,但産業短板依然存在,發展空間還很大。
比如缺乏核心集聚效應,重慶溫泉項目整體上仍較為分散,缺乏一個真正以溫泉為主體形象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産業鏈條不夠完善,現有産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存在較大不足,旅遊附加值不高等問題。
因此,《規劃》提出,重慶溫泉旅遊總體上要形成以“主城一小時經濟圈”為核心,以“渝東北”“渝東南”兩翼為輔助的空間架構。
重點發展都市溫泉核心區,依託主城都市區優越的區位交通、龐大的客源市場、巨大的資源儲備、多元的休閒體驗和完善的公共配套,建設一個項目類型豐富、産品體驗多元、知名品牌雲集、旅遊形象突出的都市溫泉“旅遊核”,形成巨大輻射帶動效應,引領全市溫泉旅遊發展。
統籌發展渝東北峽江人文溫泉群,依託峽江一帶的鹽泉特色,結合長江三峽、明月山等優質自然景觀資源以及各區縣的地域文化特色,將溫泉旅遊與三峽旅遊、氣候旅遊、康養旅遊、人文旅遊、鄉村旅遊等進行有機整合,打造一系列以鹽泉康養為核心主題、休閒旅遊為消費支撐的溫泉旅遊項目群。
統籌發展渝東南生態民俗溫泉群,以渝東南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為特色,將溫泉旅遊和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民俗旅遊等進行有機整合,並在建築、景觀、服務等方面融入在地特色,打造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溫泉旅遊項目群。
其中,重點培育六大溫泉集聚區,涵蓋縉雲山—北溫泉高品質綜合集聚區、南溫泉文創旅遊集聚區、東溫泉鄉村旅遊集聚區、西溫泉科技康養集聚區、墊江臥龍巴鹽康養旅遊集聚區、環金佛山山地溫泉康養集聚區。
著力打造多維立體的溫泉旅遊産品體系
根據《規劃》,我市將按照多元化、品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融合山水都市、長江三峽、世界遺産、紅岩聯線等特色旅遊要素,著力打造多維立體的溫泉旅遊産品體系。
在休閒旅遊型産品體系打造上,著力推進溫泉休閒旅遊依城、依景、依通道集聚。
其中,都市溫泉旅遊産品,重點強調體驗的豐富性和多元化,發展溫泉體驗、城市觀光、休閒度假、購物美食、文化娛樂、行業交流等業態。
鄉村溫泉旅遊産品,將溫泉資源與田園風光、農耕文化、民風民俗、地方物産等進行融合,發展溫泉體驗、鄉村度假、田園觀光、農事體驗、民俗體驗、鄉村美食、鄉村運動、鄉村養老、鄉村購物等旅遊業態。
文化溫泉旅遊産品,將溫泉文化與都市文化、紅色文化、陪都文化、三峽文化、美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進行融合,形成以人文體驗為主題的溫泉旅遊線路。在康養旅遊型産品體系打造上,深挖溫泉的康養價值,與氣候、日光、森林、鹽、泥等自然療養因子結合,融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醫養旅遊型産品體系打造上,將溫泉水療與中醫、西醫進行結合,打造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療程式溫泉理療産品。(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