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沙坪壩區:以人民為中心 助力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7 16:15:43 編輯:夏婷

近日,中共重慶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公佈了第一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縣名單,沙坪壩區就位列其中。


image.png
沙坪壩入圍全市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縣) 圖片由沙坪壩融媒體中心提供


近年來,沙坪壩區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工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特別是在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領域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社會政治生態和法治環境持續提升。在躍升為重慶市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的“樣板”城市過程中,一系列下深水的改革所帶來的“法治紅利”也普惠於民,高品質的法治政府建設正助力和保障這座城市高品質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

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這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任務。”沙坪壩區司法局負責人介紹説,提高區域法治水準,就是要在高度的政治站位中找到關鍵的法治方位。

緊扣法治決策,沙坪壩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區委主要負責人每年專題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落實述法考評制度;同時堅持區政府工作規則、區政府常務會議題會前審查、區司法局固定列席區政府常務會等機制,嚴格把關依法決策的重點環節;制定《沙坪壩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辦法》切實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

而事實上,這些制度也不是“紙上談兵”,相應地還“配套”了落實行政決策實施情況跟蹤反饋和後評估機制,從立項、審查、評估等環節全流程規範行政決策行為,行政決策行為無一件被上級機關糾錯。

為了保證每一項行政決策都在法律所規定的範圍中,沙坪壩還為“法治”提供了專業保障。如今從區級到村(社區)都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法律顧問體系,充分發動法律顧問參與決策論證審核過程,以隊伍專業性來推動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同時不斷向基層延伸和下沉的行政執法許可權和力量,積極解決基層權小責大、權責不對等問題。


image.png
沙坪壩區城市運作管理平臺 圖片由沙坪壩融媒體中心提供


“剛柔並濟、數字賦能”沙坪壩還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行政機關柔性執法,建立推行涉企包容審慎監管和涉企處罰報備制度機制,堅決防止暴力執法、過度執法、機械執法;統籌數字城管系統和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資源,打造的“沙坪壩區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還實現了城市綜合治理一網統管、城市安全運作一屏通覽,城市指揮調度一鍵聯動。

近年來,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沙坪壩先後獲得“全國法治區縣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城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國家衛生區”、“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2021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應用案例一等獎”等國家級榮譽40余項,全區法治建設工作在穩中求進。

法無授權不可為

走高效行政服務新路子

法治政府的建設好不好,其中還要看穩定、公開、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得好不好。

2020年,沙坪壩區率先在全市發放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沙坪壩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又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而事實上,沙坪壩近年來通過對政務服務難點和堵點的不斷疏通,先後打造了“一窗綜辦”、“套餐式辦理”、“辦不成事窗口”等一大批便民利企的行政服務品牌。行政審批時限壓縮至87.3%,居全市前列。98.36%的事項實現了“網上辦”,89.86%事項實現了“零跑動”,91.6%的事項納入“一窗綜辦”,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0.5天。

持續向好的營商環境背後,其實是沙坪壩在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入深水區的實踐探索之一。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沙坪壩堅持放管結合併重,優化政府管理服務水準。


image.png
沙坪壩區率先在全市核發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圖片由沙坪壩融媒體中心提供


作風上,沙坪壩在全市首創單設政務服務紀檢監察組,開展“嵌入式”全程監督、“體驗式”下沉監督、“跟進式”精準監督,對政務服務行為全方位評估;上線“營商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加快異常數據復核處置,促進全區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在增強隊伍活力上,沙坪壩建立領導幹部走訪服務企業機制,區領導帶隊走訪、區級部門集中走訪、鎮街領導一線走訪,實行“一病一方”“一企一策”。推進“百名幹部駐企”工作,建立駐企服務員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法律服務團”進園區、進企業活動。創設舒心辦事機制,在服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窗口,確保群眾通過便捷渠道辦成事。

深推基層法治建設

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如何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如何把法治政府的建設與基層矛盾化解的調和性作用結合起來?

在階段性的探索中,沙坪壩區通過以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十項行動為牽引,按照“面上推進+點上打造+點面結合”,摸索治理理念、機制、體系、方法創新,將社會治理點上“盆景”逐漸轉變為面上“風景”。

位於沙坪壩區回龍壩鎮的“和順茶館”,名為“茶館”,有下象棋的、喝茶的、聊天的······這裡的生活很市井,也很真實。而實際上充滿鄉里鄉氣的“茶館”卻在潤物細無聲地開展著基層法治工作。這裡融合了司法、綜治、婦聯、文化、衛生計生等10多個部門的職權,它們被巧妙地表現為“十八道茶點”,過去群眾遇到難題、訴求需要跑多個部門,現在只需要進和順茶館就行了。反過來,部門開展活動也不需要再上街邊巷尾搭臺子、發傳單,上茶館就行了。


image.png
沙坪壩區政務服務大廳 圖片由沙坪壩融媒體中心提供


自2019年茶館成立以來,通過所發揮出的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的作用,“和順茶館”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共接待來訪群眾330人次,提供法律政策諮詢650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76件,解決群眾身邊煩心事、鬧心事58件。一躍成為沙坪壩區在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綜合體上的“樣板”。

而基層社會治理,既要講方法,更要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基層的組織引領力很大程度體現在社區的凝聚力上。

在沙坪壩區的石井坡街道,近年來以“能人治社”為基本理論,採取“黨群幹部+專業社工+志願者”的運作模式,在解決一批包括鄰里矛盾、法律援助、社會保障等難題中讓全體居民各盡所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有效地將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在一起。


在覃家崗街道,由區司法局牽頭打造的“紅岩市民綜合調解站”則更是整合了區法院、公安派出所、街道、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多方資源,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引導分流化解轄區內矛盾糾紛訴求,全覆蓋為轄區群眾提供“多調合一”的一站式調解服務。

如今,在沙坪壩,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儼然有了“滿園春色”的景象,主題突出、融合性強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品牌在不斷擴大輻射範圍,所形成的帶動效應,也正讓一個個社區煥發勃勃生機,成為百姓最溫馨的家園。(張浩/文   沙坪壩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