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經濟圈”路徑已定,重慶如何更有方向?

發佈時間:2021-10-23 14:24:38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綱要規劃範圍>>>

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9%

2019年常住人口9600萬人,佔全國的6.9%

地區生産總值近6.3萬億元,佔全國的6.3%

重慶市

中心城區及萬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銅梁、潼南、榮昌、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27個區(縣)以及開州、雲陽的部分地區

四川省

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平武縣、北川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

總體要求>>>

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準樣板,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image.png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發佈。

《綱要》對兩地賦予了“兩中心”“兩高地”的定位——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事實上,自2020年1月3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以來,西部的這個“圈”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中央有要求,國家有部署,來看重慶如何行動?

image.png

重慶朝天門。資料圖片

01

一年多來,重慶做了什麼?

開放聯動、創新聯動、産業聯動、改革聯動……一年多來,川渝兩地加快步伐,相向而行,取得不少靚麗成績。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

image.png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資料圖

航空方面——

加快建設江北機場T3B航廈及第四跑道,開工建設重慶新機場,推動形成“市內雙樞紐協同、成渝四大機場聯動”的機場格局,合力打造輻射全球的世界級機場群。

鐵路方面——

推動“四網融合”,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按照“五年全開工、十年全開通”目標,全力推進“米”字型高鐵網建設,續建鄭萬、渝昆、渝湘、渝萬、成達萬等高鐵,開工建設成渝中線、渝宜、渝西、渝貴、蘭渝等高鐵項目。

而在現代産業協同發展方面,成渝地區也早已拉開序幕。

今年3月,《2021年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要點》發佈,計劃年內建成13個工業網際網路二級節點和20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

4月,川渝電子資訊産業重點産品産業鏈供需對接平臺上線,為川渝電子資訊企業供需配套提供便利;

5月,首批20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正式授牌,四川和重慶各佔10個,將助推雙方協同打造重點産業集群。

兩地合作,多點開花。産業峰會、高端論壇、專家研討、實地考察、合作簽約……四川各市州與重慶頻繁互動,強勁奏響了産業發展“協奏曲”。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綱要賦予成渝地區的戰略定位之一。

2021年5月27日,重慶和四川兩地同時開工40個科技創新項目、總投資1054.5億元。

從項目數和投資額來看,川渝基本各佔一半。單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2個,超過半數。

從項目內容來看,主要聚焦科技創新,既有基礎科學項目,也有“科創+産業”應用項目,還有做強科創平臺的協同創新項目。

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標誌著川渝兩地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出新步伐,也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image.png

成都夜景。川觀新聞供圖

02

哪些難點待破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仍面臨不少挑戰。

難點之一,在於交通。

在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在建設現代交通基礎設施網路方面,成渝地區總體上還面臨硬體不“硬”、軟體不“軟”兩個方面,導致區域整體交通成本較高。

他指出,當前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要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準,加強交通管理,提高交通設施運作和使用效率。要充分發揮交通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同時也要防止交通帶來的過度極化效應,要發揮交通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中的作用,拉動落後區域發展。

汽車、電子資訊……近年來,成渝地區部分産業存在重合現象,未來如何實現協同發展?

李敬認為,這就要針對不同産業,要選擇不同的協同方式。比如,對於共同面向國際市場的電子資訊産業、汽車等重大産業,要抱團發展,共同做大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重大的全球競爭力。

對於面向國內的競爭性産業和承接的轉移産業,則要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機制,要把成渝兩地各自的優勢做優,長板做長。此外,兩地還需要合作共建基礎性的重大産業平臺,要協同推進,共建共用。

在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方面,李敬認為,成渝地區在三個建設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口岸基礎建設、開放制度建設、開放市場建設。

“成渝兩地一定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抱團開放發展。”李敬強調,要優化口岸功能,統籌成渝兩地開放口岸建設。要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立體綜合大口岸體系,提升兩地保稅港區、綜保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開放功能,擴展進口指定口岸功能。

“兩地開放口岸功能要能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又要做到各具特色,符合各地開放資源稟賦。”李敬指出。

與此同時,要大力推進內陸開放經濟體制建設。重慶與成都要互相學習、共同推動,聯合探索陸上貿易規則;要按照“一帶一路”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要求,遵循國際投資貿易高標準規則,建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開放經濟體制。

此外,還要加強投資與貿易市場合作,抱團出海,聯合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貿易合作。要積極拓展投資領域,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産業園區,促進産業集群發展等。

在共建統一市場規則體系方面,重慶大學教授、國家重大改革項目首席專家陳升建議,取消對企業跨區域經營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探索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機制,推進雙城經濟圈內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探索以電子營業執照為基礎,加快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場主體資訊共用與互認機制等。

03

下一步怎麼幹?

藍圖繪就舉旗定向,落子佈局時不我待。

下一步,重慶將如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兩地將合力建設現代交通基礎設施網路,以提升內聯外通水準為導向,強化門戶樞紐功能,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

image.png

重慶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這4個圈是指——成渝雙核超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

從成渝,到周邊主要城市、相鄰城市、主城都市區,未來,這4個“1小時交通圈”將在川渝兩地間,織起一張密密的交通網。

在現代産業協同發展方面,市發展改革委工業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5年兩地汽車産量、行業産值分別突破300萬輛和6000億元,共建高水準汽車研發生産製造基地,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生態。到2025年,預計兩地電子産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資訊産業集群。

在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面,重慶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兩地將爭取國家支援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臺,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全力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image.png

聯合微電子中心。資料圖

著力開展科研聯合攻關,深入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共同解決兩地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問題。完善川渝科技資源共用服務平臺功能和共用機制。大力推進5家川渝共建市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共同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方面,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體改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重點將從幾個方面發力——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打造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高標準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産權制度、企業制度、要素市場、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五個方面加快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商事解決、智慧財産權保護等領域合作。

對標世界銀行標準,吸收先進地區經驗,堅決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束縛,協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圍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下大力氣破除阻礙體制機制障礙,以財稅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探索推進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改革成果。

開放、有活力的市場,必將奏響成渝地區波瀾壯闊的發展樂章。

在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方面,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社會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滾動實施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改革舉措。推動教育文化體育資源共用。並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養老體系。

一個個重點項目串珠成線,一項項民生實事推動落地……從“任務書”到“施工圖”,在《綱要》的指引下真抓實幹,更好的重慶,將與四川彼此成全,不負所望,迎接光榮與夢想。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佘振芳 邱小雅 黃宇 李華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