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確保發展藍圖落地見效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1-10-22 11:00:26 編輯:李柯佑

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公開發佈。《規劃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藍圖,重慶如何確保其落地見效,推動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

10月2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接受了重慶日報專訪。

重慶日報:圍繞《規劃綱要》明確的重要任務,規劃自然資源領域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扈萬泰:《規劃綱要》給重慶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體到規劃自然資源領域,《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藍圖需要在空間上落地,同時需要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給規劃和自然資源工作提出了優化空間佈局、強化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做好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等諸多直接和間接的要求,在市級任務分解中,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31項。

為落實好《規劃綱要》精神,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系統會同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同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重點推進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共推兩地規劃自然資源戰略合作。雙方簽署《深化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在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經濟佈局、生態保護修復、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測繪地理資訊、防災減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提出13項合作措施。

二是共同優化國土空間規劃佈局。配合自然資源部,會同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著力構建“盆周生態保育、盆中優化發展、空間戰略全方位協同”區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會同四川研究部署毗鄰地區協作佈局等重大事項,編制高竹新區、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國土空間規劃,為毗鄰地區10大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13個示範區、27個基地建設做好戰略“留白”、預留發展空間。

三是共謀生態保護修復。與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研究編制“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向國家申報“六江”生態走廊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印發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共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四是共保重大項目落地。會同四川建立重大工程項目選址協商制度,強化服務前置,共同做好項目選址論證、用地預審和規劃許可等服務,促進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民生類重點項目提早落地。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協助四川共同向自然資源部彙報,爭取支援成渝中線高鐵(四川段)用地審批,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精準對接《規劃綱要》對重慶提出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集中精力做好重慶的規劃和自然資源工作,持續優化“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空間佈局,擴大主城都市區城市容量,提升城市能級,彰顯城市品質;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深入推進規劃自然領域改革創新,切實把《規劃綱要》部署要求轉化為規劃思路和任務舉措,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貢獻。

重慶日報:《規劃綱要》對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提出明確要求,請問重慶將如何落實?

扈萬泰:《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促進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要求,我們重點從六方面貫徹落實。

一是完善主城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把主城9區城市空間擴展為21個區在內的主城都市區城鎮化格局,區域人口2110萬人,其中,優化控制中心城區9區人口和密度,培育涪陵、永川、合川、綦江—萬盛等4個100萬人口的郊區新城儘快完備大城市功能。

二是加強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與川東北區域協調聯動發展,規劃萬開雲都市圈為200萬人的城市區,形成三峽庫區核心優勢區域的經濟中心功能。逐步形成多中心、多功能、網路化的城鎮空間格局。

三是優化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佈局。共建“西鏈陸海、東接三群”外通內暢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建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拓展出渝出川高鐵高速大通道,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四是優化區域産業和創新空間佈局。共同形成“研發在中心、製造在周邊、鏈式配套、梯度佈局”的區域産業空間格局。

五是共塑巴山蜀水美麗國土,共同保護“一帶、四屏、多廊”的區域生態空間格局,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六是規劃促進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立足毗鄰地區的地理格局、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突破行政區束縛,統籌規劃和功能佈局,推動毗鄰地區公共服務設施提質共用。

重慶日報:前面提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有哪些亮點?

扈萬泰:《規劃》是兩省市共同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行動的總綱,是重慶市、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依據,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各類專項規劃和行動方案實施空間佈局和保障項目用地的依據。

應該説,《規劃》立足成渝地區自然資源本底,圍繞“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比照世界級城市群標準優化空間佈局,尊重經濟規律、發揮比較優勢,特點鮮明、亮點很多。

一是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優化空間佈局。《規劃》有效傳導國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目標、戰略要求和重大舉措,策劃佈局了一系列大通道、大平臺、大項目,爭取得到一些國家改革創新政策,協調兩省市在産業、生態、交通、市政、公服等領域的空間佈局和建設行動。

二是堅持“一體化”優化空間佈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整體統籌成渝地區城鎮化空間佈局,推動城與城融合、城與鄉融合、三次産業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基礎設施融合、生産生活生態空間融合,大幅提升成渝地區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形成優勢區域重點發展、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的空間格局。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化空間佈局。成渝地區地理條件獨特,生態地位重要。《規劃》特別重視共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協同優化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協同推進長江、烏江、涪江等重大跨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修復工程,實施長江沿岸“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加快城鄉自然資本增值。大力推進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強化戰略新興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等用地支援,促進産業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引導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