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市:“好生態”變成“金飯碗”

發佈時間:2021-10-14 16:35:0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青青的山喲,青青的水,青山青水咱醉一回……”初秋時節,天池湖畔,幾名小孩歡快地唱著山歌。目光遠眺,淡淡的晚霞與彩雲映照在如鏡的湖面上,讓來到這裡拍攝風景的攝影師沉醉在“雲落清波若鏡天、湖光山色綠黛敷”的畫面中。

然而,在老華鎣人的記憶中,天池湖不是這個樣子。

華鎣,因工而立、因工而興,在經歷三線建設後,靠著境內豐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資源,“一黑(煤炭)一白(水泥)”産業成為拉動華鎣經濟發展新的龍頭,並由此形成了完善的産業鏈條。在資源型産業發展的高峰時期,華鎣市沿華鎣山一帶南北直線距離不過40公里的範圍內,佈局大大小小的煤礦達171戶。

“一黑一白”産業雖然書寫了促進華鎣經濟發展的輝煌歷史,但由此也背負了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襯衣穿半天就成了灰色”是最真實的寫照。

2010年至2015年,華鎣市實施工業轉型發展戰略,煤炭、水泥工業陸續關閉退出或提檔升級,石灰窯、碎石場被關閉,空氣品質得到顯著改善,改變了華鎣市近20年灰濛濛的天空。

此後,華鎣市大力推進“森林華鎣”建設,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集中開展城市風貌、鄉村景觀打造,空氣品質、人居環境、水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城鄉環境優化程度極大提高。

天池湖的治理也提上了日程。2018年以來,華鎣市大力實施天池湖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打響天池湖水環境保衛戰,相繼關閉湖泊周邊30多家大小紙廠、洗選煤廠、煤窯及石灰窯等污染企業,關停搬遷200多家養殖場(戶);建成日處理能力達1500噸的污水處理廠,並配套建設天池場鎮及天池湖沿線污水管網,有效解決了湖畔3000多名群眾生産生活污水處理問題。

針對天池湖消落帶水位變動這一特點,為最大限度保持濕地生態特徵和自然風貌,自2020年以來,華鎣市以水系綠化、彩化為重點,在月亮島以及湖畔消落帶較大的碼頭、仁和、王家壩等村,栽植池杉、水杉、蘆葦等水生植物和水陸兩生植物,以及銀杏、紫薇、春鵑等彩葉樹種達20多個品種計150余萬株(叢),治理消落帶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池湖水變清了,湖畔山變綠了,沿湖村還發展了5000畝李子樹,村民年戶均增收1.2萬元,“天池脆李”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品牌,“好生態”成了當地居民手中的“金飯碗”。(遊青、康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