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村民歡聚打糍粑 傳統民俗迎中秋

發佈時間:2021-09-13 15:54:5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中秋臨近,節日的味道也越來越濃。打糍粑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近日也已經在興文縣各地陸續開展起來。

僰王山鎮兩江村的村民齊孝分每年都會約上親戚朋友一起在家裏打糍粑。一大早,噴香的糯米飯剛出鍋便被迅速倒入碓窩。早已守在碓窩旁的親戚朋友就著糯米的熱乎勁兒,拿著蘆蒿棒,你一錘,我一杵,用力進行舂打。在一陣陣熱火朝天的吆喝聲和舂打聲中,糯米飯越來越軟糯粘稠,最後成了糯米糰。待到糯米糰被打至見不到米粒,能夠用蘆蒿棒直接托起,糍粑便打好了。

村民歡聚打糍粑

齊孝分介紹説:“打糍粑需要在前一晚就把糯米泡好,第二天早上把糯米倒進甑子蒸30多分鐘,再放到碓窩裏面打,打的過程需要20多分鐘,打好以後放到鋪好的簸箕裏,一捏一擰一搓,就做成了圓溜溜的糍粑。”

熱乎乎的糍粑

經過簡單的煎制後,熱乎乎的糍粑便被擺上了桌,齊孝分和親戚朋友們圍在桌前享受美味,閒話家常,濃濃的節日氣氛也從糯軟清香的糍粑裏慢慢透了出來。

“還是孩子的時候一聽到説過中秋節就非常高興,想到有糍粑吃,安逸的很,這麼多年來,雖然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中秋吃起糍粑還是津津有味。”村民龍英回憶道。

糍粑的“糍”在四川方言中是有韌性的意思,所以正宗的糍粑不僅味道好,而且還很有韌勁兒,拿在手裏可以像皮筋一樣拉出長長絲條。正是由於這種黏結成團的特性,讓糍粑有了團結和睦的寓意,象徵著親情、友情長長久久、割捨不斷。

齊孝分説他的兒子在外五年,中秋都沒有機會回來,都是給他寄過去,而每次兒子吃到糍粑,總是忍不住説媽做的東西好吃,聽到這些話,即使兒子不在身邊,也覺得心滿意足了。(伍歐、吳玉娟、康婉琳 圖片由興文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