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鄉村旅遊如何塑造品牌

發佈時間:2021-09-10 11:27:02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酉陽疊石花谷景區鄉村藝術園。萬難  攝視覺重慶

武隆懶壩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受訪者供圖)

武隆懶壩的苔蘚館,設計感和體驗感都很強。(受訪者供圖)

七月二十七日,巫山縣騾坪鎮大埡村雲中花谷,避暑的孩子們在花谷中游玩。盧先慶攝視覺重慶

白露時節,武隆白馬山,層巒疊嶂,煙雲飄渺,流綠溢翠。

天剛泛起魚肚白,武隆白馬鎮豹岩村天尺坪村民小組組長張明文就起床了,村民們正等他分配一天的任務——景區保潔、茶園管護、設施維護,大夥幹勁十足。

“今年上半年,我們村民合股成立的勞務公司,就創收了200多萬元。大夥有錢掙,自然勁頭足!”張明文稱。

事實上,不僅天尺坪村民有此獲得感,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融合帶動力,推動鄉村生産、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全市已有上百萬農民把“泥飯碗”變成“金飯碗”。

不過,近日,重慶市文化和旅遊數據中心與重慶理工大學聯合發佈的《西南地區鄉村旅遊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我市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35個、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10條、全國典型案例4個,數量偏少,尚未在全國形成優勢品牌。

我市鄉村旅遊如何以品牌為紐帶對接供需,實現優勢優質、優質優價,讓從業者分享更多收益?重慶日報記者作了調查。

問題:景點分散各自為政

破解:一條廊道帶“火”一座山

山與雲,茶與霧,林與木……9月7日,記者走進豹岩村天尺坪,臨崖望仙、幽谷尋澗,恍若置身水墨山水畫中。

這裡與仙女山隔烏江相望,仙女與白馬的愛情神話也已流傳數千年。“幾年前,二者的景況卻截然不同。”張明文稱。

仙女山是世界自然遺産地、國家5A級風景區,每年吸引成百上千萬遊客打卡;白馬山卻因交通閉塞、山高坡陡、土壤貧瘠,村民一度陷入貧困,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11.67%。

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這是2016年武隆區作出的部署。

2018年,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建成開園。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景區依然接待遊客超過25萬人次,更在其融合、帶動、輻射下,豹岩村成功打造了紅茶品牌“仙女紅”,興辦了農家樂35家,每人平均年純收入超過16000元。“腰包鼓了,有的村民家甚至買起了兩輛小汽車。”張明文説。

事實上,近年來,因鄉村旅遊可有機融合鄉村風光、現代農業、鄉土文化等,推動鄉村生産、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我市各地均將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發展得如火如荼。

但雖然種類全、數量多,名氣卻不大、景點割裂分散,不少景點遊客少、逗留時間短、經濟效益低。

而旅遊經濟是典型的眼球經濟。一個好的品牌,體現著旅遊産品的獨特個性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同,品牌塑造已經成為佔領區域旅遊市場制高點的關鍵。

“白馬山開發的成功經驗,我覺得最大成功在於,以大旅遊帶動鄉村旅遊,把景點有效串聯起來,用一條廊道帶‘火’一座山,激活了全盤。”白馬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路長江稱,武隆將生態資源相似的區域就近納入仙女山、白馬山等4個旅遊帶,作為4條“旅遊黃金廊道”進行打造,再通過“旅遊+”佈局高山蔬菜、有機茶葉、特色林果、中藥材等産業,實現由各自為戰、條塊分割向一體化、集約化、品牌化的大旅遊轉變。

“接下來,我們還有一個計劃,在仙女山、白馬山之間的烏江上空架起一座‘天下鵲橋’。不僅橋本身是一個景點,更將兩山無縫連接,讓廊道效應更加凸顯。”路長江説。

問題:形式雷同照搬照抄

破解:壘石成景成打卡新地標

寒武紀疊層石砌石成景,土苗小樓綠樹掩映,色彩斑斕的鮮花點綴其間……走進酉陽板溪鎮紮營村,自然遺跡、傳統人文和現代藝術在疊石花谷不期而遇。

“石與花,一剛,一柔,令人想起愛情,想起一封千古情書:‘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在四季與疊石花谷之間,我們負責浪漫。”本土作家彭鑫如此感慨。

這樣的景致,在村民胡聰明眼裏太不可思議了。紮營村位於兩山夾一溝的槽谷地帶,地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植被覆蓋率和土壤覆蓋率不足30%,岩石裸露率超過70%,屬重度石漠化區域。“石頭縫縫不經幹,天旱年景不産糧,我們這裡的老人小娃都曉得這句話。”胡聰明説。

變化從2017年開始。

那年,酉陽旅投集團進駐該村,起初嘗試了“一村一品”走農業産業化路子,幫助村民種植經濟作物。實踐證明,種植業行不通。

在一次資源普查中,酉陽旅投集團疊石花谷項目負責人周永樂等人發現,當地有一種石頭,自帶花紋,十分奇特,被村民稱為“金線石”。

經專家現場檢測,這種石頭是疊層石,形成于寒武紀時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在紮營村分佈廣、面積大,是目前中國南方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疊層石群,極具景觀價值,

後經論證、市場調查,酉陽旅投集團以石漠化根治為抓手,以文農旅融合發展為載體,將文化、旅遊、鄉村、藝術等有機融合在景區開發中。

在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等專家教授的參與下,他們就地取材,巧妙地將文化植入景點,用石頭壘出圖騰柱、篝火臺等33處疊石文化景觀,讓遊人不僅能親手觸摸到有5億年曆史的疊層石化石,還能體驗到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

同時,他們巧妙地引入大地藝術,以鄉村生活環境為背景和載體,將人、村、景、藝進行完美融合,遴選出《溝通之介》《斗笠》《韆鞦雪》《悄悄話》《水映風雨橋》等17件參與性、在地性、生態性、多樣性、功能性俱佳的藝術作品,放置在景區、鄉村、藝術部落的各個空間裏。

“前年10月,疊石花谷景區暨酉陽鄉村藝術季同步開放,最多一天接待遊客近兩萬人次。”周永樂介紹,開園兩個月,景區就接待遊客達40多萬人次。當地辦起民宿、農家樂30余家,經營得好的月營業收入超過20萬元,附近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開辦農家樂、售賣土特産等,每人平均年收入增長超過1500元。

“鄉村旅遊品牌的構建,最重要的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排他性的産品體系。因此,一定要深挖當地的文化內涵和旅遊資源,就算借鑒外來文化,也要與原有環境融合,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才能在遊客心中留下品牌印象。疊石花谷的實踐,摒棄了一些地方大拆大建、一哄而上、照抄照搬、同質化競爭的老路,無疑是經典案例。”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稱。

問題:産品單一季節局限

破解:藝術植入唱響“四季歌”

賞《大地從天而降》巨型壁畫,能感受到隱居在生命中的色彩和瘋狂;走進“愛的小徑”,可以釋放童真,回到遙遠的過去;進入竹音劇院,300多種擬物化的竹子聲音樂器,敲出你心中的滾滾紅塵……

“在懶壩國際文化藝術度假區,你聽得見花開的聲音,聽得見雲彩的低語,時間是靜止的,蒼茫的遠山也是。你會因四季花海而陶醉,也會被國際頂級藝術大師們的傑作深深震撼。”重慶詩人吳沛如是説。

如今的懶壩已然成為我市知名旅遊目的地。事實上,其前身——武隆羊角街道清水村,跟大多數高山村一樣,耕地少、土層薄、不蓄水,種莊稼“十年九不收”,十分凋敝。

“2012年,我偶然來到該村,被這裡的原生態、老房子、青山和高海拔打動。”懶壩國際文化藝術度假區負責人陳勇稱。

在開發中,他敏銳察覺到,避暑旅遊雖然是重慶旅遊市場的剛需,市場蛋糕超過500億元,但如果只定位為高山度假避暑,季節性局限太強,“經營一個夏”難以實現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他另辟蹊徑,在山上“種”起文化。“鄉村建設,必須要激發文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陳勇稱,藝術介入鄉村,不能是藝術家小眾的“自嗨”式藝術,須兼顧大眾審美及遊人參與、互動性;不能盲目跟風,簡單複製、粗製濫造,要在潮流中做出自己的特色,讓多數人“伸手可及”且又有一定引領性。

為此,他選擇植入當代國際先鋒藝術,邀請到克裏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托馬斯·丹博、松本秋則、淺井裕介等國際頂級藝術家,打造了不少國內獨一無二的IP作品,如心跳博物館、月球博物館等。

歷時8年打造,2019年8月該度假區開門營業,目前也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節假日配套的酒店、民宿都是“一房難求”。“來我們這裡的遊客,除了康養避暑,更多是為藝術而來,因此不存在明顯的淡旺季。”陳勇介紹。

據《西南地區鄉村旅遊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我市鄉村旅遊接待點多以農業體驗、農業景觀、度假村為主,民俗節慶、主題公園、拓展和博物館類等鄉村旅遊類型較少。

“該報告表明,我市鄉村旅遊産品多元化供給有待加強,尤其是農業體驗、賞花、避暑等目的地,受季節局限十分明顯。因此,要打造鄉村旅遊‘金’字招牌,需要補齊短板,以品牌為紐帶對接供需,在全國市場、世界市場形成品牌競爭力和吸引力。”羅茲柏説。

專家觀點>>>

“全域視野”讓鄉村遊更精彩

鄉村遊已成為中國遊客休閒度假的重要方式,然而傳統模式已不能滿足消費新需求,接下來鄉村旅遊應該怎麼搞?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聯盟副主席、中國旅遊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認為,鄉村旅遊發展,要立足自身特色,跳出傳統旅遊謀劃現代旅遊,跳出小旅遊謀劃大旅遊,聚力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首先,因地制宜,加強重點區域開發打造,涵蓋環城遊憩帶、景區/特色小鎮、資源稀缺型區域(高山避暑地、民俗風情區等)、産業聚集型區域(農旅、文旅等融合)等,融入鄉村民俗、遊玩休閒、食宿購物、休閒康養、研學旅遊等諸多業態,實現全要素融合、全産業互動、全社會共用,構建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發展格局。

其次,注重品牌打造,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公司+鄉村旅遊協會+旅行社+農戶”市場主體,開發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品牌化産品。

最後,提升服務品質,旅遊的本質是追求美好生活,完善的配套設施、規範的管理服務、健全的標準體系是遊客的新需求。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數據中心主任劉雪峰表示,目前,成渝城市群鄉村旅遊呈明顯的啞鈴狀格局,可加強成渝城市群邊界區縣旅遊市場與旅遊資源之間的聯繫,共同打造跨省市的鄉村旅遊帶。如潼南與安岳相鄰,都以種植檸檬為重要産業,可以聯合打造相關主題的鄉村旅遊;北碚、廣安共用華鎣山,可以共同打造大華鎣山鄉村旅遊帶等。

同時,我市鄉村旅遊目前以自然風景類、村寨類、農業類等傳統鄉村旅遊類型為主,主題公園、博物館、拓展類等較少,需要進一步釋放創新活力,豐富産品形態。(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