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興 鄉村美 武勝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6-18 16:59:25 編輯:李柯佑

日前,筆者驅車前往武勝縣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在平臺上一眼望去,滿眼都是綠油油的桑葉,這些桑葉不僅僅是蠶寶寶的食物,更是武勝縣鄉村振興的特色産業之一。

據介紹,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位於廣安市武勝縣猛山鄉,按照“政府主導、龍頭引領、科技支撐、農民主體的思路發展。目前建成園區蠶桑基地9500畝,帶動全縣建成高標準蠶桑基地3萬畝,實現綜合産值3.1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支配收入突破1.84萬元。2019年12月,被中國蠶學會授予“中國蠶桑之鄉”稱號。

桑蠶産業如火如荼的發展僅僅是武勝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發揮比較優勢,把保護開發利用嘉陵江擺在重要位置,用3年左右時間,打造嘉陵江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帶。”早在2021年3月16日,武勝縣委書記譚雲就組織召開座談會,研究討論推動嘉陵江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帶規劃建設事宜。

談及原因,他表示,武勝有“一江四河74溪”,長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流經武勝117公里,使得武勝山環水繞,享有“嘉陵明珠”的美譽。以江為界,武勝河東河西片區發展強勁,中心、街子、萬善、禮安等中心場鎮加快建設,晚熟柑桔、優質糧油産業基地正在發展壯大,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武勝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圍繞‘二十字’方針,集中投入、重點突破,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今年1月,武勝縣明確“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兩帶七區”規劃佈局。

對此,武勝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好糧食生産物資儲備,落實糧食生産優惠政策,加快培育糧食生産新型經營主體,深入開展撂荒地整治行動,積極推廣優新技術,擴大糧食規模化生産,努力實現糧食穩産擴面,2021年武勝縣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6.8萬畝,産量達到32.8萬噸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武勝大力實施農村路、水、電、氣、信網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開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推進公共服務脈絡向農村地區延伸,完善農村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差距。2021年,新(擴)建縣鄉道路20公里、硬化通村水泥路50公里,發展全域公交和跨區域公交,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在街子、飛龍、萬善等鄉鎮推進一批新城和特色場鎮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武勝堅持“村為單位、農民主體,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集中力量開展“三清二改一提升”行動,確保村莊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整治。同時,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快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運轉體系;大力推廣小型化、低成本、易維護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治理農村污水;按照“兩能”“五有”標準,對農村戶用廁所進行改造,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未來,武勝將沿著“宜稻則稻、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原則,引領嘉陵江流域産業因地制宜高品質發展,打造引領武勝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蘭宇熙 、唐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