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舉辦古琴名家音樂會 弘揚中華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

發佈時間:2021-06-16 13:57:06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端午佳節碰上“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唐宋古琴“對話”千年石刻,6月14日,大足區舉行“唐風宋韻琴潤昌州”古琴名家音樂會,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琴名家齊聚一堂,共同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聽覺盛宴。此外,唐琴——玉振、宋琴——仙人友兩把千年古琴也在音樂會現場揭開了神秘面紗。

image.png

 每一首古典名曲都是一個思想的體現,每一尊石刻造像都是一段歷史的反映。此次古琴音樂會結合大足石刻發展歷史和人文傳説組成故事章節,融入朝代更疊、石刻傳續、人文情懷等元素,以一首首或深沉悠遠,或古樸粗獷,或悽婉動人的古典名曲組成了盛唐、初鑿、永昌、傳續、雲聚、精誠、重光7個樂章,彰顯了大足石刻的文化底蘊及川東人民的家國情懷,散發了大足特有的歷史人文魅力。

 琴聲乍起,滿室喧嘩瞬間轉為沉寂。音樂會中,名家們用手中質樸的古琴,左手按弦取音,右手彈弦出音,讓聽眾在春意盎然、充滿歡快情緒的《春風》中,在疏慢平整、恍若行舟空靈山水的《欸乃》中,在曲調悠揚流暢的《平沙落雁》中……體會盛唐氣象,領略大足石刻千年傳承,看大足今日風采。

 大足石刻作為千年文化的“化石”,代表著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是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1999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而古琴藝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也緊跟步伐于2003年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兩者共同經歷風雨,從遠古走到今天,凝聚著中國人的哲思與智慧,展現著中國的人文特點。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孫海濱,四川省川派古琴學會秘書長鄧麗珠,虞山派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毅,中國琴會理事章純青,以及中國琴會會員田蕾、汪正飛、劉子博等各流派名家大師同臺演奏,各顯身手。《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瀟湘水雲》……一首首古典名曲餘音迴響在現場內外,不絕於耳,讓聽眾在感受琴曲變化的同時體會石刻背後的古人智慧,感悟傳統文化藝術的巨大魅力。

 活動中,唐琴——玉振、宋琴——仙人友兩把古琴現身舞臺的同時,中國著名古琴修復家、斫琴家鄭德宣緩緩講述起這兩把古琴背後的歷史故事,帶領觀眾穿時空年,看古琴的誕生、感受古琴坎坷跌宕千年的“流傳”。據了解,仲尼款式的晚唐琴——玉振,至今千年未曾開槽腹,斷紋呈大蛇腹斷,1990年前後經香港唐健垣博士介紹,由台灣兩位著名琴家收藏,2000年鄭閔中先生鑒定為晚唐琴,背刻有玉振一章,應為宋朝徽宗萬琴堂舊藏;落霞款式的南宋琴—仙人友是1996年由香港藏家沈興順收藏,2000年參與台北百琴展,收錄于古琴紀事圖錄一書,經鄭閔鍾先生鑒定於南宋,2002年由台北市立樂團琵琶首席紀永濱收藏,2020經北京拍賣由重慶德潤軒文化公司收藏。

image.png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名家古琴音樂會是“天下大足•醉美鄉村”大足二十四節氣特色活動之一,也是大足區內首次舉辦的高規格的古琴音樂會。此次活動旨在交流琴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關注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助力大足文化旅遊發展。(大足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