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大河壩村:抓生態 興産業 走好特色振興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6-07 15:44:38 編輯:李柯佑

   “新時代,新征程,東方巨龍在飛騰;新時代,新契機,回首過去和往昔,初心使命不忘記,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朗讀聲傳入耳畔的還有下面觀眾陣陣的喝彩聲。日前,筆者驅車前往大河壩村,恰逢“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報春鳥”百姓宣講隊黨史巡迴宣講”活動在此地開展。

image.png

“報春鳥”演出現場

這只是大石壩村積極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08年以來,大河壩村抓住大洪河庫區新村建設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精準扶貧機遇,按照“一核引領,多元發展”理念和“産村相融、農旅結合”的工作思路,堅持黨建核心引領,多方聯動發力,做實農旅結合文章,推進三次産業同步發展,走出了一條契合本村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四川省百強名村”“省級四好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村莊美環境美生活美美美與共

“這兩年村裏環境好多了,處處聽得見鳥叫,而且街道很乾淨,隔一段路途就設有垃圾桶。”大河壩村村民張先生説道。這得益於大河壩村牢固樹立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以“村莊美、環境美、生活美”為目標,高標準規劃、高水準建設、高品質發展,持續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具體來説,大河壩村地處明月、銅鑼兩山之間槽谷地帶,孫家河穿流而過,望山靠水,自然風光秀麗,近年來,該村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常態開展“五大行動”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摘除標準化養殖場一個,砂場一個,為全村的綠水青山保駕護航。

依託于秀麗的自然環境,大河壩村先後建設了外壩灣新村、澤達新村等3個極具濃厚川東風味的農民新村,完成房屋風貌塑造558戶,使得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不斷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基礎上,大石壩村還持續推進文化惠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通過建設農家書屋,打造文化大院、騎行道,定期開展文藝表演、運動會等活動,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興業富民強村以産增收

“現在村裏的公路越來越好,今年路又實現了硬化。我種了10多畝柑橘,計劃明年買一輛皮卡,這樣以後送貨就更方便了。”村民彭志德説道。在大石壩村,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據了解,大河壩村立足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産業基礎,深入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聯動發展,通過建設集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庭院經濟、觀光旅遊、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把培育鄉村特色産業、發展鄉村經濟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探索“興業富民強村”的新路子。

産業方面,大河壩村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的發展要求,集聚優勢資源,堅持“五化聯動”,發展新型經營主體3加、家庭農場2家,發展臍橙1280畝、草莓230畝,種植蔬菜1440畝,建成臍橙標準化産業園區1個,臍橙商品標準化處理生産線1條、特色經經果園2個。

産業的發展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還壯大了集體經濟。據該村負責人介紹,當前村民可通過土地流轉、管理産業園區等多種方式獲得收入。同時,村民的果子成熟後,可通過“企業+訂單+農戶、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方式銷售,實現多種渠道助民增收的目標。此外,由大石壩村辦公司入股的産業園區建設,以及大石壩村開展的鄉村旅遊、農家樂等項目獲得的收益為集體所有,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成功創建為省級集體經濟“百強村”。

生態良好、産業興旺、文化豐富……像大河壩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鄰水還在不斷上演。(蘭宇熙、李柯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