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連續23年試鳴防空警報 紀念“重慶大轟炸”中遇難同胞

來源:重慶晨報 時間:2021-06-07 09:14:59 編輯:何靜怡

從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在長達6年10個月的時間裏,侵華日軍集中其陸海軍的主要航空兵力,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慘絕人寰的無差別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

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大轟炸”中不幸遇難的同胞,昨天10點30分,急促的防空警報聲響徹山城重慶,這是我市連續第23年在6月5日這天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防空警報試鳴放旨在警醒全市幹部群眾勿忘國恥、居安思危。

上午,重慶上空響起防空警報聲有4類。其中預先警報是鳴36秒,停24秒,反覆3遍為1個週期(時長3分鐘),告訴人們敵空襲兵器即將來襲;空襲警報是鳴6秒,停6秒,反覆15遍為1個週期(時長3分鐘),告訴人們空襲已經開始;解除警報連續鳴3分鐘,告訴人們空襲已經結束;災情警報鳴3秒,停3秒,反覆30遍為1個週期(時長3分鐘)。

除了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務民生專項行動首批示範項目將於近期陸續開放。其中包括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地面以下的防空隧道時隔80年後,將於7月首次對市民和遊客開放。

而位於渝中區經緯大道虎頭岩山頂的重慶市人民防空宣教館也已落成,記者在現場看到,宣教館內陳列展示著關於大轟炸的照片、資料,並有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影片。“除了照片資料,這裡面還展示了很多人防知識,例如裏面展示著人防應急指揮車,手機沒信號了,就要靠這個車。另外,裏面還有一些互動展示設備,通過人臉識別,便能進入到救災現場等等。”重慶市人民防空宣教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宣教館落成可以提高人防宣傳教育吸引力、滲透力、影響力。裏面的體驗式教育教學也能提高市民的防空知識和防護技能,提升人民群眾在災難面前的應對能力,增強群眾的安全感。

“當我聽到防空警報時,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這是為了紀念‘重慶大轟炸’中罹難的同胞。在我看來,重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前被轟炸的城市,現在卻欣欣向榮一片繁華。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警報聲是為了提醒我們記住歷史,並奮發圖強,砥礪前行。”家住虎頭岩公園附近的市民劉意旋説。

新聞多一點

人民防空五大手段

“走、藏、消、裝、療”是人民防空五大手段。在資訊化戰爭年代,空襲已經發展成為多空間、多平臺、多彈種的綜合打擊體系,因此現代防空大都實施聯合防空的作戰體制,即要地防空、野戰防空和人民防空。

其中,人民防空是防範和減輕空襲危害而採取的防護措施,人民防空主要通過“走、藏、消、裝、療”五大手段來減輕戰爭帶來的危害和損傷。

“走”,即疏散,將戰時不宜留城的居民和對支援戰爭有重要作用的廠礦企業疏散搬遷到相對安全的地區。

“藏”,即掩藏,將戰鬥人員和重要戰備物資轉入地下,利用人防工程進行掩蔽。

“消”,即消除空襲後果,組織人民防空專業隊伍和志願者迅速進行搶險搶修和自救互救行動,消除敵空襲後果,儘快恢復城市功能。

“裝”,即偽裝,運用各種制式或就便器材對防護目標實施偽裝。

“療”,即對空襲中産生心理障礙的民眾進行治療。

人防小貼士

聽到防空警報怎麼辦?

防空警報分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戰時,如果你聽到預先警報該怎麼辦呢?

千萬別慌亂,馬上行動起來,開始進行緊急疏散、掩蔽,關掉水、電、氣,背上應急包快速進入人防工程。

應急包裏要放哪些必需品?證件、簡單飲食、醫療用品、衣物、求生工具、照明設備等。進入人防工程後,一切要聽從人防工作人員指揮,在指定位置坐臥休息,保持體力減少工程類氧氣消耗,嚴禁使用明火,不吸煙少飲水。

這時,如果你聽到空襲警報,就説明轟炸可能已經開始了。

來不及進入人防工程了,怎麼辦?快速選擇安全位置就近隱蔽。在室外要注意避開高大建築、廣告牌、高壓線、易燃易爆物品,還要避開火源、水源,如水庫大壩等地。需隱蔽在矮墻、花壇、土包或有臺階的地方。如果在室內,要注意避開玻璃窗、高書架、衣櫃、吊挂物、貼近墻角蹲好或躲到床桌下隱蔽。

一聲長達3分鐘的警報響起就是解除警報,宣告空襲結束。聽到它,你就可以走出人防工程了。但是別急,還要小心周圍的次生災害。

相關新聞

大轟炸倖存者、88歲老人粟遠奎講述當年的故事

遊客:對那段歷史印象更深刻了

“想來紀念在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中遇難同胞,也想站在這裡聽防空警報,感受當年的危急和人們的苦難,銘記這段歷史……”昨天,一大群市民自發來到渝中區重慶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遺址,在遺址外擺上祭祀物品,並一起聆聽防空警報。

這一天,來現場的還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是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的親歷者和倖存者,今年88歲的老人粟遠奎便是其中之一。80年過去,粟遠奎再次回到這裡,往事仍舊曆歷在目。

據粟遠奎回憶,1941年6月5日傍晚,日軍發動空襲。那時,8歲的他正和家人吃晚飯,一家6口忽然聽到防空警報響起。父母聽到警報聲,迅速用皮箱裝上家裏的貴重物品,帶著哥哥、兩個姐姐、粟遠奎和弟弟向防空洞入口奔去。因為家住得近,他們成了第一批躲進防空洞的百姓,跑到了防空洞深處。

起初,人群沿著防空洞兩邊墻壁坐下,留下中間通道過人,但防空警報一直沒有解除,涌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把中間通道擠得滿滿噹噹。粟遠奎的父親逐漸感到呼吸不暢,預感不妙。他帶著一家人往洞口方向艱難挪動,試圖在洞內換一個氧氣充足的地方躲避。

但洞裏已經開始變得混亂,裏面的人往外擠,外面的人往裏面擠。擠著擠著,一家人就擠散了。8歲的粟遠奎身高只及成人腰部,他被擠到一個拐角的地方,緊緊貼著凹凸不平的墻面。他蜷縮著,最後昏睡了過去。

當他醒來時,已是次日,他腿腳麻木,手腳並用順著臺階爬出防空洞。出洞後,看見的卻是堆積如山的屍體,那一幕讓粟遠奎終身難忘。

回家後,粟遠奎見到了焦急的母親和躺在床上的父親,卻沒見到自己的兩個姐姐。母親帶上他們,一起去找姐姐,因窒息遇難的老百姓屍體從磁器街排到了十八梯,幾人反覆辨認,四處尋找,最終也沒能找到。戰爭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到中元節,粟遠奎都會隨母親一起祭奠兩個姐姐,這是老人心中永遠的痛。

而另一位倖存者曾憲君説,她半歲那年,父母在重慶大轟炸中去世。自己每年清明節和6月5日,都會來這裡祭奠,祭奠自己死去的雙親,也祭奠當年罹難的同胞。

“我了解過這段歷史,今天來到重慶,現場聽到警報聲,也見到了當年慘案的倖存者,聽他們講述了當年的故事,只覺得這段歷史在我的心中變得更加深刻了。”家住四川德陽的萬斌今年33歲,“歷史不能被遺忘,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總結經驗教訓。過去的傷疤總會過去,光明總會到來,希望我們的祭奠,能告慰不幸罹難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