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民營美術館先生存再發展 業內呼籲放寬註冊制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4 13:57:5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應放寬登記註冊制度

民營美術館作為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理應選擇註冊為非營利組織,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大多數美術館因註冊非營利組織的門檻過高,而且商標局對“美術館”三個字沒有限制,幾乎所有民營美術館都是以“美術館公司”的方式註冊。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既沒有法規來限制哪些“美術館公司”是非企業,又不能從“美術館”這個名稱上來區分。但問題是,如果美術館是企業,本身便以賺取利潤為目的,政府將不再給予其免稅的政策優惠。

據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介紹,2002年今日美術館註冊時全名為“北京今日美術館有限公司”,這種企業身份使民營美術館在美術館群爭取稅收、政策等各方面政府扶持上節節失據。在張子康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美術館必須先脫離企業身份,獲得獨立的社會身份,企業的資金投入只是作為捐贈,而不是向下屬的文化産業部門投資,才能因為這一捐贈行為而享受政策優惠。改變這一情況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非營利組織設立的立法工作,建立統一、明確的相關法律體系,放寬對非營利組織的登記註冊制度,從而放寬和優化當前美術館的制度空間。政府應當儘快制定有關政策,降低設立門檻,破除限制,同時引導和加強美術館的自律機制建設,構建多元的評估體系,促進美術館的健康發展。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兩年美術館界每年都評選優秀的展覽,由文化部給予支援和獎勵,民營美術館也在其中。政府在扶持美術館發展的過程中,將民營美術館納入其中是個好的開始。現在需要建立更好的關於民營美術館的註冊、登記的制度。

應儘快完善政策管理條例

民營美術館近些年來的發展呈現出的一系列問題,有專家將原因歸結為體系問題,呼籲政府儘快完善政策管理條例。

據了解,在歐美發達國家,個人與企業向註冊為非營利的社會文化機構包括民營美術館、藝術家組織、博物館和藝術空間進行捐贈或贊助可享受“同額免稅”待遇。通過這一優惠政策,可以為博物館和美術館提供造血機制,為美術館的生存提供了保障。而在我國,當前還沒有完善的非營利組織稅收法律體系。記者了解到,我國對非營利性的美術館免稅的標準是:美術館所接受捐贈的部分,只有美術館方可以享受免稅,而提供捐贈的組織或企業只能將相當於捐贈額度的12%的企業成本進行免稅。這與歐美發達國家實行的捐贈“同額免稅”不可相比,極大影響了贊助者的積極性。很多業內人士和專家一直呼籲健全非營利組織稅收法律體系,擴大優惠稅種和稅收優惠對象,以及享受捐贈稅收扣除優惠的範圍和捐贈渠道,並建議儘快完善針對非營利藝術機構的確認標準、監督體系以及基本稅收政策。

對此,張子康表示,美術館的發展應該和政策體制的健全過程同步進行,美術館需要時間完善自身,體制的健全更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方針政策才能真正促進民營美術館的健康發展。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