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文藝報:民營小劇場話劇 要在市場中走向成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7 16:56:24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發展歷程及創作現狀

民營小劇場話劇,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北京有牟森的“戲劇車間”,孟京輝的“穿幫劇社”,林兆華的“戲劇工作室”。後來,小劇場話劇又開闢了新的路子。1993年10月,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與北京匯海廣告公司合作,演出兩台話劇《靈魂出竅》和《瘋狂過年車》,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這兩齣戲的成功鼓舞了話劇人的市場意識,促進了話劇“獨立製作人”的誕生。

之後,譚璐璐以“獨立製作人”身份製作了兩台戲——《陽臺》(1993)和《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1994)。這極大地開拓了話劇人的思維,鼓舞他們到市場上去尋找話劇創作的生機,出現了《斷腕》《情感操練》《找不著北》《在路上》《戀愛的犀牛》等劇目。看到這些戲演出效果比較好,許多熱愛戲劇的青年人也躍躍欲試。一些投資者也自組劇社,如北劇場的袁鴻、蜂巢劇場的孟京輝、戲逍堂的關皓月、蓬蒿劇場的王翔、繁星戲劇村的繁星,上海現代人劇社的張余,“下河迷倉”的張獻等,還有北京的龍馬社、木馬劇場等也紛紛亮相。

一些國營劇團或文化機構也利用自身的劇場條件,推動民營小劇場發展。如朝陽區文化館2004年利用文化館的原有設施改建成“9劇場”供民營劇社演出,北京人藝除完成劇院的演出任務外,還主動、積極地安排民營劇社演出。

民營話劇創作的進一步發展是2000年以後,以北京的戲逍堂、三拓旗、盟邦戲劇工坊,上海的現代人劇社、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等一批話劇獨立製作單位為主,還有一些臨時話劇演出團體和文化演出公司。至2007年前後,民營話劇社團的演出已佔北京、上海演出市場的5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從演齣劇目説,關注較多的是年輕人的家庭、婚戀等問題。初期的創作比較嚴肅、認真,後期則出現了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有的劇社急於在市場中賺錢而創作力量又不足,只有一味地迎合觀眾。在利益驅動下,出現了一些低級趣味的文化快餐,惡搞、效倣、拼貼、言情、段子,失去了話劇藝術本身對現實人生、人性的觀照和審視,有些劇目缺少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也破壞了戲劇藝術的審美作用。至2009年、2010年前後,尤其是提出反“三俗”以後,這類低俗的劇目明顯減少。

關注當下 聚焦尋常人生

限于經濟方面和劇社創作方面的條件,民營劇社多選擇小劇場演出。而要贏得市場,就得不斷地換新戲,粗製濫造難以避免。因此,演出市場雖説很紅火——劇目多,場次多,但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並不多。其中比較好的作品有:《戀愛的犀牛》《玩偶》《我不是李白》《有多少愛可以胡來》《單身公寓》《跟我的前妻談戀愛》《如果我不是我》《尋找春柳社》《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夢想》《李小紅》等,其特點是:

其一,講述普通人的生活,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戀愛的犀牛》描寫年輕人的生活與愛情,沒有離奇的情節。但孟京輝對先鋒性和前衛性的追求豐富了戲劇,他用反諷、黑色幽默等手法,在演出中體現出一種詩情和激情。《一個民工的美麗期待》則是北京打工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集體創作、演出的劇目,演繹打工者的親身經歷和情感生活。儘管藝術上不太成熟,卻寫出了他們“用我們的眼睛關注我們,用我們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真情實感,以及積極面對生活的堅定信念。其二,描寫青年人的婚戀生活,表達他們的複雜情感。如《有多少愛可以胡來》《隱婚男女》等。《有多少愛可以胡來》探討愛情與事業的關係,反映了青年學生步入社會後,在複雜的現實面前所遇到的婚姻困惑和事業方面的艱難。《隱婚男女》則在悲喜交集之中,讓人看到了生活的嚴峻及人生的無奈。該劇在演出中有很多喜劇效果,但它不是製造出來的“表面鬧劇”,而是人物性格和情感碰撞所引發的。其三,反映社會現實,直擊人性的劣根性。如《玩偶》《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夢想》等。

加強創作 在市場中走向成熟

民營小劇場已成為中國話劇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的創作已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且發展勢頭強勁。然而,他們的演出儘管較受觀眾歡迎,業內人士卻不十分滿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一是話劇舞臺上反映現實生活的好戲太少,不能滿足廣大觀眾的藝術欣賞需要。就當下話劇舞臺演出現狀而言,原創的戲劇太少,一些國家藝術院團,在原創劇目缺乏時,便排演外國劇目,或恢復演齣劇院的保留劇目,這無可厚非。但創新劇目缺乏,不能吸引觀眾。二是劇目風格單調,內容缺少娛樂性。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他們進劇場就是想放鬆一下,可是,話劇創作卻沒有滿足他們這方面的欣賞要求。觀眾只能把目光集中到民營社團演出的小劇場戲劇,即使是一句俏皮話能博得觀眾一笑,也就足矣。三是票價太高。這也是一般觀眾願意看民營小劇場演出的原因。

因此可以説,民營劇社的創作作為國有院團演出的一種補充,他們用小劇場戲劇培養了很多青年觀眾,為話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他們的創作不論劇目和演出正在從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當然,民營話劇要使自己在演出市場中成長起來,加強劇本創作仍然是當務之急,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水準也是重要一環,因為他們與國營話劇院團一樣承擔著推動話劇事業發展的責任與使命。(來源:文藝報 作者:劉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