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的民營美術館之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06 09:45:30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一座城,要有文化氣息,必得有幾座精妙的美術館。館裏除了完美絕倫的藝術品這外,還包括讓人讚嘆的文獻式建築(Documentary Architecture)或者是新銳建築師構建的妙想空間,以及室內設計師和園林師們的完美協作和搭配。像法國巴黎,咖啡館裏的香頌,蜿蜒流轉的塞納河,再加上盧浮宮、奧賽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才是完美的一座城,方顯出一座城的文化與風骨,一個國的雍容和氣質。所以美術館是一座城的文化符號和向徵,是一個國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宣傳名片。

中國,在美術館的構制和建築上都無法與歐美相比。因為,中國原來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國有經濟佔主導,藝術更沒有私營這個領域和概念,美術館都是由國家創辦的。而歷史總是在前進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的民營美術館也陸續出現。

中國的民營美術館之路,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1998年前後,成都的上河美術館、瀋陽的東宇美術館和天津的泰達美術館,三家美術館由企業贊助,開始了民營美術館在中國的探索之路。也可以説是一種勇敢的美術館探險之路!不過探險最終以三家美術館經營不善,或者倒閉,或者歇業關張。

進入二十世紀後,中國各地又迎來了民營美術館的第二次浪潮。2002年北京今日美術館成立。2003年之後,上海多倫美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南京四方美術館也紛至遝來。2007年更是加入了天津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鄂爾多斯美術館、四川青城山美術館群、宋莊和靜園藝術館等多家民營美術機構。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如春風中的野草一樣在大地之上快速的蔓延生長。

2010年4月18日,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館以“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繪畫篇)”為題,攜八十多位中國現當代藝術家的一百餘幅重量級作品,在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西路紅坊藝術園內隆重登場。而這才只是民生美術館大業的序幕剛剛揭開。緊接著2011年年底,民生美術館館長何炬星先生對外又公佈了全力打造民生銀行北京館的計劃。北京的民生美術館新館選址位於原北京松下顯像管電子廠,與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只有一街之隔。新館在建成之後,面積將接近6萬平方米。這兩次大手筆的行動,無疑在向外界宣佈,民生美術館上海館和即將啟動的北京館計劃,代表著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第三次浪潮。這第三次比前兩波來的都從容堅定,成竹在胸。

作為民生藝術機構的總負責人——何炬星先生在談起建立美術館的目標時,異常的果斷和自信。他談到,“成立民生現代美術館,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要建立中國當代藝術語言體系。有人説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作品都在國外,我並不這麼認為。如果我把中國當代藝術比喻做一顆完整的大白菜的話,不論是希克、尤倫斯還是薩奇,毫無疑問他們擁有的只是合他們口味的其中一片葉子,這顆大白菜的根和心還在中國。我們關注在微觀探尋和個性突破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建立中國當代藝術語言體系,這將是民生美術館在未來工作中相當具有價值的一部分,這有助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重建。”

民生銀行以民營資本的活躍和自由,時時關注和呵護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這種關注之外,我們不無巧合的發現,當代藝術所具有的先鋒性與創造性,恰好與民生銀行的企業文化兩相吻合。民生現代美術館也是中國民間資本社會責任自省的産物,它沒有再像一般的慈善和公益項目那樣,捐學校修醫院,捐錢了事,不知下文。民生正在自覺生成一種價值觀,它一方面成為中國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啟示,另一方面成為民間資本和創業者精神修養和道德建設的示範者和引領者。

中國民營金融資本與藝術産業合作的一種全新的創造體驗。我們期待中國的銀行業可以像瑞士銀行、花旗銀行那樣,發展出擁有專業從事藝術品投資的私人銀行部門。也同樣期待著民生現代美術館可以真正的培育出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語言體系。也就是那棵眾望期盼的“完整大白菜”。

在藝術圈,收藏家們碰面時,總愛互相打招呼寒暄,其中最常聊起的就是——你最近又收藏了什麼好作品?而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們希望民生給出的答案是:

為明天,為民族,收藏一座美術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