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內容
書法教育教學研究的內容非常廣泛,凡是與書法課堂教學有關的,都可作為書法課堂教學研究的對象。諸如書法學習、書法文化、書法課程標準(大綱)、書法教材、教學環境、書法教師專業成長、書法教學中的兒童心理、課堂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法、校(課)內外教學組織等等。中小學實施書法課程初始,研究者們比較關注的是書法教材及書法教育教學課內外活動(展演、比賽)。各種研究內容又都是互相關聯的。真正的教育是心理與邏輯、方法與教材、教學與課程彼此之間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現代教育理論又要求課程與教學必須統一,這種統一有兩個內涵:其一是教材與目標的內在連續性,其二是方法與手段的內在生成性。
不同的研究者或地區,會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研究;同一個研究者或同一個地域在不同的階段也會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研究。中小學書法教育發展到“轉”這個階段,選擇“課堂教學”深入研究,筆者相信這是理性的、科學的。通過研究課堂教學有利於促進對書法教學大綱的生成,能改進書法教材編寫,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建立書法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對青少年在書法教學中的心理髮展規律,豐富青少年課外書法活動的內涵等,而這些正是課程實施的連續性的要求。
我們研究課堂教學,研究什麼呢?像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一樣,研究的內容很多。比如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年齡與心理特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甚至研究板書、研究案例等均可。
目前,中小學書法課堂教學處於初級階段, 教學水準普遍相對低下,甚至存在一些誤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兩個方面。其一,教育者對書法本身研究不夠。在課堂教學上所表現的並非既定教學的書法內容本身,或與該書法內容相去甚遠,我們姑且稱之為書法教學之“偽書法”;其二是對課堂教育教學規律研究不夠,比如教育者對於某書法內容的教學,其過程、手段、方法並不符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或心理特徵,尤其是不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諸如此類,我們姑且稱之為書法教學之“偽教學”。縱觀之,教育者還沒有把“書法學習”與“書法教學”這兩個教與學的課程進行很好地整合。
在書法教與學內容中,有兩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即“筆畫”與“結構”。在此姑且以之為例談談書法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
佛山市委副書記楊曉光(右二)與廣東書協副主席紀光明(左一),南海區副區長俞進(右三),丹灶鎮委書記張可禮(右一)等參觀展覽
1、漢字筆畫教學研究。
漢字筆畫是書法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唐及其以前,關於筆畫(或筆法)的文論比較豐富。而在書法教學方面,唐人對此也作了科學、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大的貢獻在於將基本的用筆技巧與漢字的基本筆畫結合,既歸納了基本的用筆與筆畫,又形成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系統,于初學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天看來,它依然是科學的、先進的。
然而,古人所創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建立在一對一師徒相授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古人沒有論及“班級授課”(也即現代的課堂教學)這樣一個問題。而當今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傳承的基礎上尋找適用於中小學書法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漢字筆畫的課堂教學的研究,是一個核心課題。有書法實踐與教學經驗的教師比較重視漢字基本筆畫的教學,並容易形成各自的特色。在此略舉一例,東莞某小學一書法教師,他的漢字筆畫教學的過程模式是這樣設計的:
①勾摹筆畫、填墨,便於學識記筆畫形態。②把一個筆畫的筆勢和用筆法(詳見晉衛鑠《筆陣圖》、唐張懷瓘《用筆法》、歐陽詢《八訣》)編成有趣的兒歌或口訣,便於學生識記、理解用筆動作,為運筆書寫做好認識上的準備。③看著筆畫,一邊念兒歌口訣一邊徒手書空,強化記憶與認識,在心理上初步體驗書寫。④執筆不蘸墨在紙面書空,在生理與心理兩方面培養協調感與協調能力,注意體驗筆勢的生成。⑤執筆蘸墨在紙上書寫,不太在意筆畫形態,而專注于協調感與協調能力的發展。⑥執筆蘸墨在紙上書寫,關注筆畫的形狀與態勢。⑦范字臨習。
從上可以看出,這樣的筆畫課堂教學模式,即繼承了古代優秀的書法教學方法,又有所創新,適用於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相信其課堂教學效益是較好的。
當前搞課堂教學研究,課題不用太大、太籠統,而要抓住書法的核心內容,研究如何用最科學的方法教好它。縱觀書法史,審視當下書法課堂教學實踐,我們可以斷定,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漢字筆畫教學的品質或效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完全有理由把它立為一個書法課堂教學專項研究課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