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與多元 ——沈鵬先生訪談

時間:2015-06-16 10:28:49 | 來源:《中國書畫》

資訊>聲音>


創作現場(資料圖片)

康:不過即便是健康的藝術批評也不能否定每個人對藝術的偏愛,因為每個人對藝術肯定有他自己獨到的看法。假如作為一個書法評委的話,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沈:面對藝術可以有偏愛,沒有偏愛就沒有藝術流派。沒有流派,就沒有個性。沒有個性,藝術也就不會發展。所以應該允許有偏愛,鼓勵有偏愛。當然這種偏愛不是沒有根據的類型。比如説對孩子,你可以喜歡某一個,而不是沒有原則,或者説也不是低水準的那種溺愛。一個人喜歡某種風格,另外的人喜歡另外一種風格,這是完全允許的,但是審美趣味大有高低之分。我常説,要讓大眾懂得什麼是書法的美,還要懂得什麼是不美。其重要性比直接拿毛筆寫字也不低。

作為評委評選作品,常是掐頭去尾,取其折中。真正好的東西不是靠評委“評”出來的。歷史會“評”,但歷史也是相對的過程。不要過分看重各種評選、獎勵。正如不要太看重歷史上的科舉及第一樣。有幾個大作家、大詩人是科舉成名的?這話可能有點煞風景,好在我們是學術討論。

康:可以有偏愛,但不能有偏頗偏激——看您的書論文章,有顯明的兩個特點:思辨性和包容性。

沈:沒有包容性也就無所謂“百花齊放”了,藝術本身是多元的存在,繁榮應該是多元的,繁榮不是數量越多越好,現在有的把繁榮也量化、庸俗化,叫越多越好,越熱鬧越好。

康:但我們這個社會太具包容性也似乎不好,會讓低俗庸俗也能大行其道,具有市場。比如時下廣告裏猛烈推銷的,所謂名家大師或再傳弟子之類作品,批量買賣,活動是大噱頭,作品是低品質。書家是生産製造商。

沈:哈!不只是書法成為一種廣告對象,書法家也成為一種廣告對象,馬克思説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裏面,物質生産的東西是商品,連人也是商品,現在有些廣告,非常庸俗,非常反科學,比如你只要吃一粒藥你就年輕,永遠沒病,或者你身上有很多病全能好,諸如此類,這是完全違反科學的。可惜現在我們的一些媒體居然允許它在版面上大登特登,原來媒體自身也成了商品。

康:所以説,書法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康的批評,也離不開正確的宏觀引導。您對書法的發展有許多前瞻性的宏觀觀察和引導,比如前面談到的書法教育等。如今回頭看,您會怎麼總結自己主政中國書協的那段工作?

沈:感謝您的提問。我在職期間,盡力為大家做了點工作,不求回報,不大考慮個人得失。我“代理”主席的時間長,沒有為此找領導,雖然領導人我也都認得。我也不去過問什麼原因,能做的就儘量做,不能做的那也只好説不能做,有些不能做的是因為職權受到限制。我喜歡發揚自由民主,重視團結,一視同仁,寧肯吃點虧。

另外,前面談到的,根據書法事業的歷史和現狀,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我跟駐會幹部一起研究制定了2000—2020年的規劃,包括教育、宣傳、學術研究、重要設施建設等等,硬體固然不可缺少,套裝軟體括提高書法界自身素質更為重要。這個規劃還是要更好地充實並實施。

可以説,對老一輩的書法家我都很敬重,常去看望請教。包括跟我差不多年齡的人,與我同輩和比我年小的我努力去提攜。有些社會職務當時很明顯地是留給我的,我都考慮大局,推薦了別人。我重視來信來訪,能幫助的儘量幫助,常説:“要多想想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

另外,我不喜歡多講,做了就做了。在我擔任職務期間,提出一些有關書法的宏觀思考,提出了書法發展當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説浮躁,功利性,書法的形式主義,或其他書法界的一些不良現象,我在一定的時期從正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討論研究。現在反思,工作中有些問題,與大家主動商討不夠,不善於堅持應當堅持的意見。雖然重視團結,但自覺提高凝聚力不夠。

康:讀您的書法論著,能感受到很多文章在今天依然能切時所需,鮮活而有針對性,有的證明了您當時的敏銳度和預見性。我記得1989年2月上海的《書法》雜誌曾請您談“對今後書法發展的看法”時,您闡述過這樣幾個觀點:“一是多元發展的局面往更高的層次上推進;二是書法除了從自身的傳統中求得變革以外,越來越多地從姐妹藝術以及外來藝術中取得借鑒;三是強調視覺效果和主觀表現的趨向繼續加強;四是由此帶來書法開放,但也隱藏著一些危機,如膚淺、浮躁,我們不妨有點危機感……”二十多年前的這段話今天讀來感覺仍覺新鮮有意義。

沈:二十六年前的事了,時光飛快!但願我的一些思考對藝術界同仁能有所啟發。我是個有危機感的人,但我相信書法界肯定後繼有人,會可持續地向上發展。

康:我們時常看到人們熱衷於使用的一個詞就是“著名”,無論書家畫家詩人作家歌手等等,不管是不是真的著名都會這樣廉價修飾。就書法而論,您怎麼看待名家和大家呢?

沈:您説的“著名”這個修飾的詞,過去沒有這種風氣,現在反倒習以為常。著名不著名,等著公眾評議。急於強迫別人接受,也是浮躁和不尊重讀者的反映。一般來講,真正稱得上“大家”的應該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歷史上歷朝歷代著名的書法家都有特點,形成自己的面貌,甚至匯成一個流派,所産生的影響既在當代也在後世,各領風騷數百年。

歷史上真正稱得起大家的,應該有獨立形成的書法體系。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書法的流派也分有大流派和小流派,有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的到一定時間就慢慢淡化,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是從事書法藝術的人,不要一看是大家名家的就以為作品都是好的。你要去發現它,看看哪些是好的,好在哪,為什麼好。

傅山,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師,他認為有的人一聽説王羲之的東西就認為是好的,也不去看一看到底好在哪,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傅山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奴”的觀念。傅山動不動就説人家“奴”,一方面跟他反清的思想有關係,另一方面是指學術上沒有獨立思考,對什麼東西都人云亦云,缺乏真正的學者和藝術家的風度。

以上不是説隨便去否定人家。隨便肯定和隨便否定都不是好的學風。

康:當下市場上造假的風氣嚴重,書法方面比如已故趙樸初、啟功等都有,在世者您的作品也很不少,除了市場出售,還有報刊,有的整本書是假的。人民美術出版社六十週年出版您的書法冊,有人偽造,封面、版權一模一樣,作品全假。對此,您怎麼看?

沈:一是法律問題,造假的人應當明白他違反國家法律規定,遲早要受到懲罰。再是這些人降到了道德的底線之下,藝術貴求真,違反這一條,談什麼藝術?居然有人還為作偽辯護、美化,還叫什麼“幽默”,我覺得很可悲。

造假的花樣繁多。這裡舉個例子。最近有以我的名義寫的一篇長達萬字的文章,某書畫報連載四次;某刊物一次全文刊登,還在網上登載。這文章完全不合我的思想和風格。文章裏還把我尊敬的季羨林胡弄一番,太過分了。還有所謂歐陽詢“三十六法”,我早有文章指出那是偽造,哪有唐初的人引用孫過庭、蘇東坡、宋高宗的文字的?造作我的偽文中還有居高臨下、指手劃腳、低俗的東西。我奉勸這些先生們,你們辛苦寫成的文章“雁過留聲”,可以自己去發表,爭鳴,成名,用別人的名字不是“虧”了嗎?損人又不利己。

至於報刊,我不懷疑所有編者的水準,我們的神聖使命是堅持“真善美”立場,不為奪人眼球。我們在為“真善美”奮鬥,但是被許多與之相反的東西包圍著。説到這裡我很痛心,我們有責任提升全社會的人文思想。要多想想我們究竟給後人留下什麼(包括硬體與軟體)。

1  2  3  4  5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