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先生
沈鵬先生是長期從事美術編輯和美術史論研究的書法大家,是引領中國書法學術方向的重要人物。中國書法家協會在2011年為沈鵬先生舉辦“原創、藝術、詩意、人本”為主題的書法學術研討會上評價他為當代書壇善於思考、不斷探索、勇於擔當的領軍人物,是全國著名的學者、詩人、美術評論家、編輯出版家和書法大家。
自從卸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一職,沈鵬先生更多的時間便是靜心於自己的書齋“一邊寫毛筆字,一邊手拿鋼筆,創作書法作品也寫些詩詞文章”。其實這種狀態是先生多年來的常態。無論何時,他的勤奮狀態、精神境界、思想活力都在影響著書法界。在其新書《書法本體與多元》出版之際,已屆耄耋的沈先生接受了《中國書畫》雜誌的專訪,介紹了他“退而不休”的詩書生活,闡述他對書法的一些新的思考。
對本次訪談的整理也糅雜了先生《書法本體與多元》的一些論述,並經先生多次斟酌修改,對書法界關心的一些書法本體性問題如“傳承與創新、形式與內容、書法與文字、碑派與帖派、共性與個性”等進行了回答,可謂是對先生書學觀點的一次比較集中且相對完整的梳理和介紹。
詩性與書法觀念
《中國書畫》雜誌社社長康守永(以下簡稱康):您多年前為《中國書畫》雜誌題寫了辦刊理念,從一個側面看出了您對雜誌的關心。您也是美術的編輯出版家,能否對雜誌繼續提點希望?
沈鵬(以下簡稱沈):請先説説你們現在的想法。
康:我們一直是在走高端路線,追求高品位高品質,看重從內容到印製的綜合品質。從內容結構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都有,古代和近現代的分量偏重一些。
沈:現在社會上書畫刊物非常多。我看到的感覺是,書刊模倣複製、內容重復、水準不高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還在造假。書法作品有造假的,書籍也有造假的,報刊上面刊登的作品也有假的。從法律的角度看,這些行為是違法的;從人文的角度看,反映了一些人思想境界的低下和衰退,是一種頹廢的表現。
您介紹的編輯《中國書畫》雜誌的基本想法,我覺得是對的。就是説,比較高層次的書畫家,他們應該希望更多了解傳統,更多從傳統當中吸收好的東西。作為刊物,要把當代真正好的東西凸顯出來,傳播出去,倒不一定非得是名家的,有的哪怕不是有名的,但是確實寫得做得比較好,也許更應該傳播。編輯要自覺學伯樂。
康:先生説的極是。我們是在意“名不名”,但更關注“好不好”。如果是好東西,就不在乎其“名”了。沈:過去好的編輯都是這樣的,像茅盾、葉聖陶,他們當編輯的時候都培養了好多後來有名的作家。郭沫若于日本時的早期詩作,在宗白華辦的副刊上刊載。
康:好,回到正題。之前我聽到您家鄉的電視記者與您聊到故鄉江陰,聊起您學習過的南菁中學。這所中學很著名,歷史上是“南菁書院”,您作為書法家對母校稱為“書院”是不是很親切?
沈:從“書院”到“中學”有體制上的區別,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對南菁我過去沒怎麼談過。我的外叔祖做過上海的南菁中學校長。上海當時沒被日本鬼子控制。他教圖畫課,南菁中學的大門是他設計的,一直保持至今。我的外祖父開工廠,開了廠後又賣掉,辦了城南小學。
康:您的興趣很廣泛。最近得您贈送的《三餘再吟》詩集,從書名就能看出已經有多部。中華詩詞學會的鄭伯農先生認為您的書名掩詩名了,説您詩詞成就決不亞於書法。我知道您近年身體不好,可是從去年以來僅《光明日報》就發表了二十多首詩詞。
沈:近年來足不出戶,除了大量時間睡眠,就是寫點毛筆字,做點詩詞。我是為言志而作的,比如生日,每年都有詩,但不為 “自壽”。去年寫了兩首《八三》詩,其一是:“一葉落知天地秋,萍蹤漫與晚霞遊。立身亂石清溪過,仰首微雲往事稠。蠶食吾生誕日始,戰歌群起吼聲遒。太陽底下翻新否?鑒史推寅未即休。”其二是:“長鳴警報破長空,淒厲盤旋動域中。殘歷幾經風打雨,義軍九死鬼為雄。柳條湖畔蒙羞日,桑葉版圖遭毒蟲。歲歲逢時我初度,周身熱血撞金鐘。”每年初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出生在“九一八”那個困難年月。我自以為思想境界比較寬廣。
喜歡書法從事書法的人一般都會喜歡詩的。書法藝術體現著漢字文化之美,要研究漢字字形之美,要關注所寫內容的文詞之美。一幅作品要讀者産生綜合美感。人們常説《蘭亭序》本身就是一篇美文,如果文章不好,肯定大大減色了。寫詩能同時體現意美、聲美、形美,體現了中國漢字綜合美的優點。王士禎《漁陽詩話》説:“愚按《宣和書譜》:唐詩人善書者,賀知章、李白、張籍、白居易、許渾、司空圖、吳融、韓偓、杜牧。而不載溫飛卿,然從他處見李商隱書,亦絕妙,知唐人無不工書者,特為詩名所掩耳。”詩與書法到唐代都達到鼎盛時期,今天的文化氛圍不同了。但詩書相得益彰,還有宋元興起的詩書畫結合,這些優良傳統仍將滋養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