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顧振清:2013年藝術市場調整將更慘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1 13:45:28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顧振清

剛過去的2012年,被稱為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的一年,也正是常言道的“過冬期”。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過冬期”,從2011年的秋拍就顯露端倪,進入2012年後,市場一直持續低迷。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2年春拍期間,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時等市場前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總成交額為97.67億元(含買方佣金),與2011年春拍相比全面下降,基本回落到2010年春拍水準。秋拍更是不容樂觀,從媒體見報的詞彙就能看出,“調整”、“問底”、“下滑”已成為一種常態。

藝術市場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記者:中國藝術品行業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經濟大環境以及藝術市場的影響,您認為2013年這個行業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發展和進步?

顧振清:2013年中國藝術市場結構調整將更慘烈,藝術消費者屬於藏家範疇,藝術藏家才能讓市場繼續延續。藏家把畫賣給投資者或者企業就是培養更多的人成為藏家。賣畫的不是終極藏家,也不是消費者,因為賣畫的人也要買畫,而藏家賣畫等於跟畫廊競爭了。真正的大投資商不是那麼想的,投資商會有選擇地投資藝術家和投資産品和項目,他們整個盈利的線索和邏輯思考得更加完整,所以2013年開始藝術市場結構性調整還是很慘烈的。這個“慘烈”可能一方面是資金滾滾而來,另一方面被深度套牢的人繼續套牢。

記者:這種情況通過哪些方面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轉變呢?

顧振清:不是轉變的問題,是交學費的問題。當初藏家入市的時候沒有好好地去學習,沒有去讀美術史,沒有跟專家請教,自顧自的亂撒錢,這就是交學費,現在才回來聽大家的意見,了解到底有多少虛的成份和實的成份等等都有點兒晚。但是也不算是晚,在任何時候都不算晚,只是有的時候學費要交多一點。所以2013年是一個大家都在闖關、都在維繫發展的一年,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笑到最後。

2013年寄希望中國藝術繼續提升、發展

記者:一直以來中國藝術行業都沉浸在一種商業語境中,在2013年您希望這方面有哪種改觀嗎?

顧振清:我是覺得2005年-2012年是資本説話的八年,資本操控藝術圈的八年,這八年資本的力量有點兒脫韁,有點兒無序,也沒有按照藝術的價值觀來走、來發展,更沒有認真地去學習和研究歐洲的藝術市場的定價權從哪來,歐洲藝術市場的遊戲規則是怎麼建構的,歐洲的藝術話語權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2005年到2012年,我覺得是中國藝術失去學術的八年,也是藝術平庸化的八年、藝術小清新的八年。從這八年的藝術發展來看,整個是扁平化的蔓延而不是向上提升,所以2013年以後我們要寄希望於中國藝術還可以繼續提升,繼續發展。但這也只是理由而已,現在很多大資本介入藝術以後的發展還是畸形的,因為現在資本追求利益的一種方式是全面向歐美話語權和歐美看齊。中國藝術家如果參加歐美重要展覽,比如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等等,就會得到資本的力挺,在國內自主創新的展覽,機遇卻並不一定能找到藝術家。所以,2013年我覺得艱難和機遇共生的一年。

記者:從藝術家方面,您覺得藝術家怎樣才能不受商業的影響進行純粹的創作?

顧振清:這個是天方夜譚,在全球化的今天藝術家不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去做創作已經不可能了,只是説他們自己對市場的異化力量有多大的抵抗能力。我從來不會勸藝術家“從了吧”,而是一直在勸資本“從了吧”。

藝術有特殊的規律、價值,資本不能拿以前那套東西來做辨別和判斷。如果藝術家能夠內心有很大的一種內驅力和內在發展邏輯,不會給外在資本的力量所影響,那麼他即使被市場所干預也不會真正動到筋骨;如果藝術家本身以自己的商業利益的成就為成就,那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只是一個做藝術的商人、一個以藝術謀生的人,並沒有對藝術家的權力和角色承擔相應的職業操守。所以真正可以不受任何商業影響的藝術家,在全球化社會裏頭幾乎很難存在,我們已經不在一個梵谷的時期了,社會分工行為化和制度規則化以後,每個人都受社會上的一些制度和規則的影響,這些規制會讓人沒辦法真正免俗。

自主創新不僅僅是對歐美的一次修訂、拷貝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經過不斷的洗牌和刷新,您認為2013年是否能夠進入一個沉澱的過程?

顧振清:中國當代藝術肯定在沉澱,包括所謂的中國經驗。中國經驗能不能慢慢的積澱成一種慣性,這種慣性裏有一些遊戲規則,一種體制,一種標準,這种經驗的積累,我覺得尤其是跟藝術家的創新有關係,如果自主創新不夠那還是一個拷貝和複製的過程,自主創新夠的話那將是一個建構性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只是對於歐美規則和制度的一次修訂,一次拷貝。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家這種創新有什麼想要談談的嗎?創新這個詞,現在一個大環境下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面對藝術創新。

顧振清:制度創新實際上是拷貝、借鑒以後的一種創新。創新是跟舊的來對比是新的,如果舊的東西不存在也沒辦法來比照出自己的一種創新的新意,所以創新是有一個參照係的,就是既有的藝術文化、語言、範式,這些語言和範式可以包括經典的、現代主義的。創新就必須要超越,得出一種獨到的見解和獨到的一種話語方式,所以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一直在持續,但是真正灌輸到創新核心價值深層的圈子並不太多,很多人的視野消耗在一個常規性的發展和損耗中。這也顯得那些走在精神生産和藝術生産最前列的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因為他們的工作具有引領性的作用,而不只是在吃前人的飯。

2013支援藝術家繼續特立獨行

記者:目前行業對中國青年藝術家、青年策展力量有很多詬病,您認為在2013年有改觀嗎?

顧振清:他們所面對的市場經濟是深度發展的市場經濟,只能寄希望很多人能夠做一些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這個我覺得非常重要,能夠冷靜地對待自己來分析自己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經過商業的洗禮,大家能夠遵守商業的遊戲規則,特別是契約意識,那這種洗禮也是很重要的。中國藝術家要成為具有契約性的藝術家,不經過這種契約洗禮是不夠的,所以我是對青年人的工作還是充滿了希望。

記者:您覺得青年藝術家現在怎樣適應現在國內對他們的推崇?

顧振清:這一代青年藝術家裏頭肯定會有佼佼者,而且從來不會被時代所拖累,他們往往會引領時代,所以説我是支援藝術家繼續特立獨行,而不是覺得自己很有拙氣或者怎麼樣,接地氣接多了也會有一種渾濁之氣,接人氣接多了就有一種庸俗之氣,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

記者:前段時間通過報道了解您有一個計劃要進行跨國藝術交流,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顧振清:跨國藝術交流主要是注重在海上絲綢之路和海上潮州之路的區域,就是東南亞、南亞,還有中東和非洲、大亞洲國家,這些國家一直沒有成為一個全球化的核心價值話語圈,但是他們又是全球的一個新興的經濟體、未來二十年的全球經濟的發動機。所以我覺得應該用一個嶄新的世界觀來看待這樣的一個國際社會,能夠促成中國當代藝術跟這些國家的藝術多一點交流,甚至促成更多的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文化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打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