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丁飛:用汗水和真情換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9 16:10:44 | 文章來源: 江南時報

在當代畫壇,丁飛是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他熱愛藝術、作品充滿激情,個性鮮明,代表作有《井岡山》、中國最大的荷花手卷《水國清韻》圖等。

目前,丁飛是力聯集團系統收藏其作品的藝術家之一,力聯集團涉足藝術品收藏多年,藏有畢加索、雷諾阿、齊白石、張大千等中外名家經典作品。董事局主席翟韶均先生評價:“丁飛酷愛繪畫藝術,為人誠懇,創作態度嚴謹、勤奮,作品富有生氣和活力,仿佛蘊含了巨大的能量,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她。我喜愛他的作品。”。

文化部藝術市場2010國畫藝術家權力榜藝術家丁飛作品價為4500元/平方尺,對於仍處於市場啟動階段的藝術家而言,可視為極富增值潛力的新銳藝術家,在眾多行家紛紛跟進,購買後,藝術家丁飛的市場行情將趨於穩步有升,未來市場空間打開,值得收藏家關注並介入。

近期丁飛先生連續出版了《如夢方覺丁飛牛屎畫集》《走近畫家丁飛》作品集,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強烈地感受他對繪畫藝術,對人生,頗多獨到的感悟。對祖國的壯麗山河,對家鄉的一往情深。作為一個畫家,他是如何在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怎樣去追尋實現自己的目標……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丁飛先生。

記者:廣大藝術愛好者和藏家一直好奇您為什麼稱自己為“丁飛牛屎”?

丁飛:史上東坡問佛印,大師看我如何?師曰:像一尊佛。東坡甚喜。佛印反問:學士看我如何?東坡戲曰:一堆牛屎。佛印聞説,撫掌稱妙,兩下歡別。蘇小妹悉知後,對得意的東坡説:莫喜,你輸下了。佛理相由心生。心中有佛,觀物皆佛。心中有屎,觀物皆屎矣。

凡去過西藏的朋友見到熱情好客的藏族同胞竟用牛屎清潔食具時,必會驚訝不已。後來方知牦牛專吃青藏高原一種特有的青草,海拔高原此草絲毫不受污染,經過牛腹裹化,成為一種牛糞文化的聖潔之物。

丁飛“牛屎”,是一種觀念,是一種雅號,也是創作理論。另外我從小在鄉間生活,對農村田野生活有著揮之不去的濃濃情結。對司空見慣的牛屎,有著細細緻的觀察和體驗,那風乾了的牛糞,其紋理就像縮小比例的山的皺折,維妙維肖,非常之美。這讓我找到了藝術噴發的新的管道。于傳統的披麻、折帶、解索之皴後,別開一路。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總結,發明瞭自己獨創的“牛屎皴”,從而在畫壇上受到關注而引發議論。

記者:您近期出版的《如夢方覺丁飛牛屎畫集》,請問畫集為何取名“如夢方覺”?

丁飛:如夢方覺,這是文學化的表述,換成直白地説法是“大夢初醒”,既往就像一場夢,如今才剛剛醒來。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對畫家珂勒惠支也有這樣的説法:“從一九年以來,她才仿佛從大夢初醒似的,又從事于版畫了。”當然,我非魯迅,也非珂勒惠支。這裡只是想借喻,人生如夢,無論是中外的藝術家與否,都有大夢。“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智慧如諸葛孔明之類,也有“大夢”。所以,夢,人人有,人人于夢中,關鍵在一個“覺”字。

記者:作為一個畫家,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每個藝術家追尋的目標。在您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您的“牛屎皴”,也曾有文章多次介紹,它給觀眾的直覺是既有傳統筆墨功力,又有很強的現代意識和品位,請問您是怎樣去塑造建立這樣一個您特有的固定模式風格的?

丁飛:中國山水畫是在嚴格的規律運作中發展起來的,做為畫家,學習中國畫歷來注重傳統的理解,首先對每一時代總體發展及對這一時代畫家個人的面貌技法,對後一時代的影響有所了解。每一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從傳統的延續中把握尋得更為符合自身意識的標準、規範。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畫家付出極大的努力,更要積累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加之功力,站在這一高度去認識自然,理解生活,從中感悟富有靈性的圖式,或雄渾曠達,或恬淡靜穆,或勁峭奇峻,或空靈飄渺。再從中引伸到風格問題和廣泛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是説個人的風格並非是刻意追求,而是厚積之後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而已,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語言體系。

記者:您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這在您的許多畫作中我們也能感覺到同樣的激情,您是否認為激情是藝術創作中不可缺少的?

丁飛:激情不僅是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藝術創作的動力。沒有激情的驅使,又怎能表現出有價值的東西呢?要是沒有激情的驅使,創作出的作品只會顯得空洞無味,誰也不會被你打動。正是激情賦予了我們無比珍貴的時刻,構畫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圖景。

記者:很多評論家對您的創作有一共識:無論畫面、題詩都流露出亦詩亦畫的內涵,您是否認為文學和繪畫彼此關聯?語言和色彩、美術構圖和書面表達互為影響?一幅畫激發文學家産生了靈感,使他們寫下令人難忘的篇章,但也許繪畫對文學家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文學對畫家的影響……

丁飛:繪畫和文學藝術存在著某種聯繫,撇開各種表現手段不談,兩者都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達到展示最深最美的意象,文學是運用抽象的文字有機組合來塑造意象;繪畫是運用筆墨塑造不同形態的圖式來達到共同的目的。站在一幅美術作品前,我們能感受到那股激情的震蕩力,正如一首詩,或一篇感人的文章,能夠喚起我們胸中的情感。蘇東坡論王維《藍田煙雨圖》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也體現出一位藝術家的內涵與修為。

記者:翻開中國繪畫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畫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從您作品上的題字和書法作品可以看出您在書法和繪畫藝術領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請問,您是如何看待中國書法與繪畫之間的關係的?

丁飛:中國書法與繪畫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國的書法與繪畫所用的筆墨紙硯、用筆的方法基本相同,所追求的粗細剛柔、雄渾豪放、秀逸優美、平正奇險也是相通的。中國繪畫考究的筆墨情趣,方圓起伏,露藏虛實,枯潤濃淡,也是從書法的美感轉机移而來的。中國畫家學習書法,是中國畫不同於其他畫種的最大區別之一。在我的繪畫創作中,注意將書意融入畫意。當然這個融入不是有意識的融入,而是無意識的融入,即通過對人生體驗、對書法點線的磨練和對物體的長期觀察,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表現語言和符合時代精神的繪畫風格。

記者:您現在經常往來于北京、南京之間,這“兩京”生活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

丁飛:有很多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南京、北京都是歷史文化古城,為很多人所嚮往,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種文化的包圍、文化的滋潤和熏陶,我熱愛這片豐沃的山水城林。與此同時,也感受到文化的侵擾,資訊量巨大,思想上也有很多變化,這種變化會影響到藝術的創作,另一方面,能夠在這樣的城市空間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這種事或是一種累,恰恰是這種累,讓我能夠更好地來控制、來改變自己,讓自己有效地去思考、去生活、去創作。

記者:當下大家都對現代藝術狀況會談一些現代水墨、都市水墨、城市水墨等等的話題,覺得這樣一種藝術傾向、藝術創作似乎更具有時代感,對於這個時代感,您是怎麼來認識的?

丁飛:當今的時代是存在一種多元性的,表現都市水墨也好,表現工業文明也好,我一直崇尚那種更自然的,更人文的東西,實際上繪畫發展到這一步,就是你實驗水墨和現代水墨你無法拋開的還是傳統這條線,因為我們和自己的筆墨的語境是在一條直線上的,所謂時代性的建立也是在歷史沉澱下來的,當下人怎麼去看歷史,怎麼去看那些資料,尤其山水畫家裏面,可能山岩幾千年下來沒有什麼改變,可是人的心境是有改變的,所以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心境去看的,這就是一種時代性。我也在努力創造一種符合當代人審美觀念又有鮮明的現代感的藝術造型。

記者:您的畫展《墨彩通靈丁飛藝術展》即將赴美舉辦,屆時將展示您的什麼作品?墨彩通靈又是怎麼理解?

丁飛:我們看到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等藝術大師將歐洲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精神理想融合在一起,把詩情畫意運用點、線、面等基礎元素表現出來,成功結合了書法筆墨的細膩與油畫特有的色彩特質,將原本具象的風景賦予更深層純粹的抽象意念與美感,並同時展現了深具中國精神的民族性與時代感。因此,我的“墨彩通靈”就不難理解了。

人物簡介

丁飛,1970年生於漣水,成長在連雲港, 先後就讀于淮陰師範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96年定居南京,現為《藝苑》主編、南京尚寶畫院執行院長,香港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丁飛以紮實的傳統技法為基礎,以深厚的文學修養和繪畫知識,結合其獨特的審美和思維方式,創造出清雅飄逸的畫風,他的繪畫作品高雅超逸中見清遠,縱橫恣肆中見奇崛,雄偉蒼勁中見性情。融中西繪畫的水墨和色彩變幻之神奇,畫面呈現自由的筆觸,創造“牛屎皴”作畫,擺脫陳法,作品氣韻生動。作品鈐印“丁飛牛屎”、“如夢方覺”,宣示了一種前無古人的獨到藝術感悟,並深受李劍晨、陳大羽等藝術大家影響,他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廣為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機構以及收藏家收藏。著有《丁飛畫集》、《丁飛墨痕》和《丁飛印象》以及《丁飛書法集》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